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NBA赛事 NBA赛事

上海唯美职业介绍所_上海唯美职业介绍所官网

tamoadmin 2024-06-28 人已围观

简介1.简易风格的插画家-中国著名的插画师有哪些(附代表作,个人简介)?2.曼蒂广场的项目简介3.茅威涛主要经历4.陈隆人物介绍5.刘全玮人物介绍崔恺崔恺,1957年8月13日生于北京,男,汉族,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党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年崔恺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1999年6月至2008年6月当选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副理事。2000年当选

1.简易风格的插画家-中国著名的插画师有哪些(附代表作,个人简介)?

2.曼蒂广场的项目简介

3.茅威涛主要经历

4.陈隆人物介绍

5.刘全玮人物介绍

上海唯美职业介绍所_上海唯美职业介绍所官网

崔恺

崔恺,1957年8月13日生于北京,男,汉族,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党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年崔恺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1999年6月至2008年6月当选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副理事。2000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2014年起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2013年12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天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崔恺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方针,在借鉴国际建筑思潮的同时重视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努力探索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建筑设计创作之路,截至2014年6月先后主持设计完成了包括拉萨火车站、首都博物馆、安阳殷墟博物馆等在内的各类建筑工程一百余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2部,提出“立足本土”的设计观念。

中文名:崔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57年8月13日

职业:建筑师

毕业院校:天津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

代表作品:安阳殷墟博物馆

人物经历

年10月,崔恺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

-1985年,在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任建筑师。

1985-1987年,在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任建筑师。

1987-1989年,在香港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任建筑师。

1989-1996年,在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任高级建筑师、副总建筑师。

1997-2000年,在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任副院长、总建筑师。

1999年,中国“国家百、千、万人工程”人选。

2000-2015年,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任副院长、总建筑师、国家工程设计大师。

2011年12月8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2015年起,任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崔恺,曹晓昕.品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技艺,2013(1):36-37.

崔恺.属于拉萨的车站.建筑学报,2006(10):44-49.

崔恺.遗址博物馆设计浅谈.建筑学报,2009(5):45-47.

张男,崔恺.殷墟博物馆.建筑学报,2007(1):39-44.

刘爱华,崔恺,张广源(摄影).当现代遇见历史——北京德胜尚城.世界建筑,2006(2):140-146.

崔恺.建筑师札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朱子瑜,崔恺.建筑新北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崔恺.追随梁思成先生的足迹在建筑本土化的道路上学步——在中国建筑学会2007学术年会上的发言//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2007.

崔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作品选:2004.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崔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作品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何咏梅,崔恺.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暨火把广场.建筑学报,2008(7).

崔恺.建筑和展陈设计的互动交流是博物馆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装饰,2009(3):12-14.

崔恺.在旧厂房中做新文章──外研社印刷厂改建设计.世界建筑,2000(1):87-90.

崔恺,张男.当我们与祖先对话:关于历史遗址博物馆设计的思考.建筑创作,2005(4):40-57.

崔恺.“泰山石”——泰山桃花峪游客中心设计随笔.建筑学报,2011(10):52-53.

崔恺.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建筑创作,2007(8):30-35.

崔恺.无锡鸿山遗址博物馆.建筑创作,2007(8):36-37.

崔恺,张男.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建筑学报,2006(9):39-39.

周畅,崔恺,邓东,etal.建筑师的城市视角——一次关于城市与建筑的对话.建筑学报,2006(8):46-52.

崔恺,崔海东.文化客厅——首都博物馆新馆.建筑学报,2007(7):56-61.

崔恺,柴培根.关于幼儿园的一段对话.建筑学报,2001(10):8-11.

崔恺.关于“集群设计”.世界建筑,2004(6):12-13.

崔恺.构筑城市的客厅——首都博物馆.世界建筑,2006(9):138-146.

文兵.精神,与历史同行: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设计.建筑创作,2006(4).

崔恺.苏州火车站.建筑创作,2007(8):38-41.

张男,崔恺.辽宁五女山山城高句丽遗址博物馆工程记录.时代建筑,2009(1):136-141.

崔恺.大连软件园软件工程师公寓.世界建筑,2008(2):93-99.

崔恺.在清华做“创新”——清华科技园创新中心.建筑学报,2003(1):33-35.

崔恺.走进异邦的国家形象——使馆建筑漫谈.世界建筑,2006(8):97-99.

崔恺,康凯,关飞,etal.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中心.建筑学报,2011(12):34-42.

崔恺.空间的过渡——石油大学校前广场和图书馆设计构思.建筑学报,1997(12):14-15.

崔恺.关于外研社办公楼建筑创作的思考.建筑学报,1998(9).

崔恺.适用→经济→美观──北外逸夫楼设计随笔.时代建筑,2002(2):20-25.

崔恺.一条小食街的空间构成:石油大学(华东)饮食中心设计构思.建筑学报,1993(9):48-49.

崔恺.重点在建筑之间——东莞松山湖新城商务办公小区.时代建筑,2006(1):72-75.

崔恺,王_.游走在山水之间——株洲体育中心设计构思.建筑学报,2007(9):34-40.

崔恺.天津滨海新区CBD规划与建设开放性论坛.城市规划,2008(8):53-61.

郑时龄,潘冀,崔恺,etal.台湾当代建筑发展论坛.时代建筑,2008(5).

崔恺.山水之居自然之情--外交部怀柔培训中心创作随想.建筑学报,1996(10):50-51.

黄帝陵轩辕庙祭祀大殿建筑创作座谈会.建筑学报,2006(6).

王_,崔恺.疏整与更新——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南方建筑,2008(3):62-69.

崔恺.上海朱家角新镇水上宾馆.建筑创作,2008(4):54-59.

崔恺,康凯,喻_.国家的门脸儿——南非使领馆设计.建筑学报,2013(6):26-29.

崔恺,于海为,柴培根.校园综合体——北京工业大学第四教学楼组团设计.建筑学报,2015(11):68-69.

梁应添,崔恺.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结合的探求:西安阿房宫宾馆建筑创作介绍.建筑学报,1991(2):42-47.

崔恺.老字号的新形象:北京丰泽园饭店设计构思.建筑学报,1995(1):25-28.

崔恺,朱小地,庄惟敏,etal.20年后回眸香山饭店.百年建筑,2003(Z1):40-50.

崔恺,王_,商玮玲,etal.链接——北京大兴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建筑学报,2004(8):25-32.

集群建筑设计论坛.时代建筑,2006(1):36-41.

崔恺.外研社大兴国际会议中心.建筑师,2006(2):4-11.

崔恺.有礼,有理东软大连软件园9号楼设计.时代建筑,2007(6):46-53.

崔恺.中国传统元素景观设计: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庭院(三号院).建筑创作,2007(8):44-47.

柴培根,崔恺.求同存异——安徽出版大厦设计.建筑学报,2008(2):40-45.

崔恺.传播建筑学——国际建协第23次世界建筑大会综述.建筑学报,2008(9).

叶铮,崔恺.前门23号院落整治修缮工程.建筑学报,2010(2):56-61.

崔恺.外在环境与内在性格的表现——蛇口明华船员培训中心设计构思.建筑学报,1992(10):33-37.

崔恺."形式追随环境"--深圳电视中心竞赛方案的构思.建筑学报,1998(7):54-55.

崔恺.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中心商务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建筑学报,2008(6):28-35.

崔恺.下沉花园3号院礼乐重门.世界建筑,2008(6):96-99.

张广源.北工大软件园B区.建筑学报,2011(5):88-89.

崔恺.2011UIA评奖综述.建筑学报,2011(10):16-25.

崔恺.一个建筑师对室内设计的关注.室内设计与装修,1999(3):38-42.

崔恺.西部村落——圣塔菲.小城镇建设,2002(1):96-97.

崔恺.黑、白、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办公楼设计随笔.时代建筑,2003(2):76-79.

崔恺.雅昌设计随笔.世界建筑,2005(10):118-124.

崔恺,王_,商玮玲.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世界建筑,2006(4):129-134.

崔恺.奥林匹克公园多功能演播塔.建筑创作,2007(8):42-43.

崔恺.2004年度WA中国建筑奖.世界建筑,2007(2):108-109.

崔恺.艺术家聚落:西山创意产业基地B区.建筑创作,2007(8):28-29.

崔恺,陈林曦,周凯莹,etal.广州"非洲区"贸易模式调查与研究.环渤海经济_望,2009(5).

崔恺,康凯,喻_,etal.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非大使馆.建筑学报,2013(6):16-21.

崔恺.石头的故事:威海中信金融大厦创作小记.建筑学报,1999(9):31-33.

崔恺.面对“非典”不能矫枉过正.中国住宅设施,2003(4):7-8.

崔恺.关于“城市庆典”的随想.建筑学报,2004(3):5-5.

崔恺,李佳玲.西安紫薇山庄.建筑学报,2004(12):36-41.

崔恺.建筑回归对本土文化的关心.上海住宅,2004(11):20-20.

崔恺.文化不是做出来的.百年建筑,2005(2):10-11.

崔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新校区设计方案.百年建筑,2005(8):62-67.

崔恺.零距离和X距离.时代建筑,2006(5).

崔恺.是美观还是文化.百年建筑,2006(5):24-24.

崔恺.由特色而想到的——读《特色取胜》后的几点体会.建筑创作,2006(7).

崔恺.追思与缅怀:与张开济老同游张家界.建筑创作,2006(11).

崔恺.衷心的祝贺.建筑创作,2007,100(10):161.

崔恺.读书和杂感.建筑创作,2007(5):115-116.

崔恺,单立欣,郭海鞍.在限定中营造城市空间——天津响螺湾奈伦国贸大厦设计.建筑学报,2008(6):12-15.

崔恺,李有为,周之毅.周恺:穿越建筑的唯美.缤纷,2008(3):108-111.

崔恺,郑世伟,黄鹤鸣.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建筑技艺,2008(3):80-89.

崔恺.崔恺:统一的,公平的"安全岛".城市环境设计,2009(2).

崔恺.浅谈建筑师教育.南方建筑,2010(5):78-79.

任祖华,崔恺.叠石释义——山东广电设计构思谈.建筑学报,2010(6):81-83.

1996年至2013年间,崔恺先后受邀参加巴黎“中国建筑展”(1996)、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第八届国际建筑展”(2003)、台北“城市谣言——华人建筑展”(2004)、首届深圳建筑双年展(2005)、伦敦“创意中国”展(2008)、巴黎“中国当代建筑展”(2008)、纽约“中国本土建筑展”(2008)、布鲁塞尔“心造——中国当代建筑前沿展”(2009)、烟台-成都“另一个,同一个-中国当代建筑的断面”建筑作品展(2010)、北京“重生”——汶川震后重建作品展(2010)、“中而新”——国际建协2011东京大会中国展(2011)、香港“2011-12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12)、“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2012)、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2000-2013中国当代建筑回顾展(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历史的建构——当代中国建筑展”(2014)、“走向批判的实用主义:当代中国建筑”哈佛大学展览(2016),并在天津及深圳举办“本土设计-崔恺建筑作品展”(2010)、在北京举办“十年·耕耘——崔恺工作室十周年建筑创作展”(2013),与《世界建筑》杂志共同举办“崔恺作品巡展”(2013)等中国国内外多个专业建筑展览。

人才培养

崔恺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兼职教授时,指导丁旭攻读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他在与学员交流中,他结合自身经历,传达出“建筑应属于那片土地而不是自己”的社会、环境责任感。

崔恺从多个方面详细诠释了“本土设计”作为一种设计原理和文化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并与现有的“民族风格”进行了区分。通过对“本土、耕耘、培育、收获、选种”几个词的解析,阐明了“本土设计”的步骤与重点。为了让建筑学院师生更好地理解本土设计,崔恺院士还介绍了他在近年设计的若干个方案,结合项目所在地的本土特色,让师生们从实例中体会本土设计的魅力。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崔恺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建筑师协会国际竞赛委员会联席主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副理事、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常熟市人民政府顾问、北京市金融街建筑顾问、东莞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建筑顾问、天津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大学兼职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多家专业杂志编委、多家社会媒体顾问等社会职务。

人物评价

崔恺作为中国建筑设计界的****从事了大量的设计实践,在行业里有较大的影响。(中国建筑学会)

几十年来的设计经历让崔恺终于寻找到正确的方向-即是“本土设计”,他希望能顺应建筑和环境的关系,以土为本来进行建筑设计-建筑要对得起这片土地。(央视网、中国建筑学会)

建筑之于他是一种审美。图形之美、造型之美、技术之美、材料之美,沉醉其中。建筑之于他是一种文化。史学之美、哲学之美、文学之妙、及至生活万象,涵括其中。建筑之于他是一种交流。管理者、投资者、建造者、使用汇集一处、共识共勉,成就其中。建筑之于他是一种使命。职业道义、社会责任、企业形象、人之品格,尽显其中。建筑之于他是一种旅程。长路漫漫,始于足下、脚踏实地、潜心求索,乐在其中。(中国建筑学会)

简易风格的插画家-中国著名的插画师有哪些(附代表作,个人简介)?

应野平

应野平(1910—1990),幼承家学,喜爱绘画,16岁后专攻山水。初学王石谷、王鉴,后师石涛及宋元诸家画风。

1949年前曾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后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1960年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3年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所作笔墨苍润拙朴,格调清新明快,画面气韵生动。1988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应野平山水画辑》《应野平山水画册》等;擅书法,以隶书见长。间作诗词,亦清新隽雅。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协常务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中文名:应野平

别名:野萍、野苹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宁海

出生日期:1910年

逝世日期:1990年

职业:国画家

主要成就:国画山水笔墨苍润拙朴,清新明快

师法造化,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代表作品:《应野平山水画集》《应野平山水画辑》《应野平山水画册》

人物简历

应野平,曾名野萍、野苹,自题画室为“愚楼”。男,汉族,浙江宁海人,1910年9月生。幼承家学,喜爱绘画,16岁后专攻山水画,自“四王”入门,继而上溯“元四家”及北宋诸家,对石涛也心摹手追,传统功力深厚,并且深入大自然,师法造化,借鉴西画,博采众长,用宏取精,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为海上画坛巨擎。

1923年赴沪,入上海模范工厂电刻部当学徒,画银盾图案。满师后为富华公司画工,临摹任伯年、钱慧安名家人物画。后入吴昌硕的海上题襟馆及黄宾虹、钱瘐铁的蜜蜂画社,转攻山水画。1933年任法租界法院录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卖画为生,画艺渐精,1942年于上海大新公司四楼首次举办个人画展,1947年于西藏路宁波同乡举办第二次画展,出版《应野萍画集》,始著声沪上画坛。

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中国***。

1949年前曾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曾先后两次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出版《应野平画集》。

1949年后任华东美术家协会创作干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1954年,华东美术家协会成立,任专职画师,次年任上海画片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期间去苏北、福建、舟山等地写生,作品在《人民日报》《中国画》等报刊发表。

1960年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72年与唐云合绘巨幅山水,悬挂于上海接待国家元首的宴会厅。1983年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应野平的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画,融会贯通,自具面目。所作笔墨苍润拙朴,格调清新明快,画面气韵生动;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为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其中中国画《澜沧江畔》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水墨山水》获日本“86现代水墨画展”优秀奖。

1986年4月应邀在日本东京、大阪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应野平山水画集》,1988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出版另有《应野平山水画辑》《应野平山水画册》《应野平画辑》等专集,拍摄**教学片《应野平山水画技法》;擅书法,以隶书见长;间作诗词,亦清新隽雅。生前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艺术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荣誉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文史馆馆员。

应野平古稀之后,依旧恪守“笔墨当随时代”,时代需要精品的创作理念,反复锤炼绘画语言,精勤探究表现形式,熔铸古今,强化个性,为丰富、完善现代水墨的笔墨技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晚年他的笔墨趋于厚重、凝练、旷逸、雄健,善以简约、拙秀的书法笔意刻画山石、树木、流泉、村居,兼用浓淡多变的墨色晕染、皴擦。增加物象的厚度和层次感,以块面代替点、线,局部留白、虚化,表现光照与色阶,敷色或浓重,或雅澹,色墨相渗,韵致微妙,既得南派山水的秀润、清隽,又具北派山水的厚重、滋实,一画既成,喜题自作诗词,集诗、书、画于一炉,以精、气、神赋新格,终臻人画俱老之纯青之境。

作品在日本大阪等地巡展及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之后,画名远播中外,成为继张大千、吴湖帆、傅抱石之后现代山水画坛又一位重量级艺术大师。

所遗精品力作广为中外藏家青睐。据粗略估算,他一生留下数百上千幅题材山水作品,几乎涵盖新中国各个时期的风雨历程、峥嵘岁月,堪称一部浓缩的有代表性的新中国新山水画创作画史。即使从中国美术史上考量,应野平亦称得上是千百年来第一家了。

正如程十发先生所言,新中国成立后,“给应野平先生的画幅增加了勃勃的生机,画风也起了明显的变化,在章法、形式上摆脱了旧形式的束缚,增添了新趣,而又出古人的法度之外。可以说,传统之流和造化之源的汇合,使野平先生的山水画灿然日新。”

艺术评价

山水第一

生于1910年、卒于1990年的当代山水名家应野平,出生于浙江宁海县城南门耶稣堂,起先取名应端俊,在清末秀才、时任宁海教育会长的父亲薰陶之下,幼时即取古人法帖临摹;14岁时来上海当学徒工,偶然之机,结识在美专任教的潘天寿,逐渐走上绘画生涯之路。

应野平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是中国山水画。

他对作画抱有无比虔诚的责任感,每当素笺在案、毫端着墨之时,胸中便了无墨(石疑),物我皆忘,驱使着笔墨运行的只有对艺术的一腔忠贞,对人生的无限深情,即具备了古人所说的“气”。

多年来,应野平“外师造化”的深厚积累,在创作过程中,由“中得心源”而演化成的天地山川,都笼罩在对生活、对艺术一片至诚的浩然正气之中。东坡有词云“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其意境即能从应老的画面上映现。他常常是乘兴抒写,坦荡率真,游刃有余,运斤成风。胸中块垒,脚底风云,尽在有意无意之间凝上画面。

欣赏应老山水画时,如能在运笔、用墨、用色及用水上细加琢磨,收获会更大。作品提倡气势壮阔,一气呵成,充分发挥了水、墨、色在宣纸上只有第一次落笔时才可能产生的奇妙效果。水与墨的渗化作用,在整个创作进程中,不断变幻,妙契无痕。这里有阳光照耀下石_、峰侧的强烈反光,有浓荫绿莎在山阴云露间的溟溟氛围,烟云舒卷,溪涧湍急,静者坚凝,动者流盼,浑沌一片天然画图。

其实,应老的书法,尤其是隶书艺术的内涵丝毫不亚于山水画。由于是出自画家之手的别样情怀,落笔时少却了纯粹的永字八法为至上的束缚,渗透了山水画的章法布局和大气渲染,整体上取法汉简,给欣赏者乃高古又不落时倦的意境感觉。

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国宾馆及各地美术馆都收藏了应老的许多巨作,好评如云。邻国日本更是赞他为“中国山水画家第一人”。

默画绝技

应野平中国画的基本功十分厚实,颇多绝招。尤其是他那独步一时的默画本事令人折服。任何古画名画,只要经过应野平的法眼,他事后都能分毫不差地默画出来,令同行万分佩服。

但是,应野平的默记、默画能力,是困难的学画环境逼出来的。这一绝活对应野平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艺术创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习传统技法时,默记能力使他能充分掌握各种技法的线条、笔墨的特有规律;深入生活又使他的观察力、辨识力比别人敏锐、细致。

当年,因为缺少条件,难得看到好画,只能当场默记。默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起初,他记起这一笔忘了那一笔,记起一座山忘了两棵树。经过无数次的强记硬背,终于练就了犹如花果山上的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磨练出一副过人的默记本事。后来,不管他读到笔触如何繁复,构图怎样驳杂的画作,只要经过仔细揣摩,便能默记在心,以至能分毫不差地背临出来,一丝不苟地再现原作面貌。

雅俗共赏

“中国江南水墨画第一人”尽管是日本人对应野平的评价,但也从一个侧面恰当地反映了应野平在当代中国画坛的地位。

应野平的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你很容易在一大批作品中挑出他的画来,这种个性的独特性来源于他的绘画技巧,也来源于他的绘画观念。他的技巧为观念服务,而观念又能恰如其分地转化为技巧,两相得益,遂使心手两畅,佳作迭出了。

和前辈海派画家一样,应野平也是以传统入手,经历了摹古、仿古到创新的绘画过程。虽然应野平早就有创新之意,但真正付诸实践并开始有所收获,则是在1949年上海解放之后。

应野平将自己的名字野萍改为野平是出于政治热情,而对绘画改革的决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政治热情的鼓舞。由于要创作表现现实生活内容的绘画作品,他自觉地将画笔蘸上了新时期的墨色。

要知道,传统水墨画的创作是书斋式的,即使古训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实际情况是画家们着重的仍然是画面上洋溢着的书卷气,而这种书卷气是远离尘世的超脱之气,是画家们寄托自己乌托邦理想的世外桃源。当习惯了这种情调以及与这种情调相关联的传统绘画技法的应野平直面现实时,他就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笔墨习惯,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

他走遍了新中国的山山水水,都市工地,用崭新的笔墨创作了一大批在今天看来仍然充满时代激情的佳作,引来了无数的称誉。

作为一个都市的艺术家,作为新一代的大师级海派画家,应野平的绘画也洋溢着现代都市的文化气息,这表现为他对画面的唯美追求,对作品内涵的理想主义寄托和形式上的雅俗共赏的倾向。

唯美追求使他的画在粗放用笔的同时仍然津津乐道于细节的完善和笔墨的丰富及完整性,包括诗书画的统一协调;理想主义的寄托则使他在山水中独独钟情于黄山,他不厌其烦地描绘黄山的奇峰异石,飞云乱流,并且把自己完整融入了进去;而形式上的雅俗共赏是他巧妙地将时代性与现代都市人的审美观结合起来的结果。

应野平将古人深奥的意识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就像当年任伯年把人物画画得老少皆能看懂一样,应野平把传统中国画主要是山水画请出了书斋,请到了人民大众中去。这一点,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又一次革命,其意义已远远超越了技法范畴。

善于借鉴

应野平生交友,十分重情谊,朋友遍及各行各业。在收获友谊的同时,他与朋友谈艺论画,彼此汲取“养分”。

评弹名家杨振雄当年与应野平过从甚密。应野平爱听评弹,尤喜杨振雄的《长生殿》。杨振雄曾经回忆说,当时政协里有政协俱乐部,每星期四是画家、书法家、金石家、艺人等集会搞活动的时间。每次活动,大家都论诗作画,随意挥洒。有时合作写诗绘画,我也凑凑热闹,涂上几笔,时间一长,大家也就熟了,以后除了每星期四之外,我与应野平先生也经常相互走访,用应野平先生的话来说,我们是文艺之交。应野平先生钻研吟诗作画,他的艺术表现在笔墨宣纸上,我的艺术表现则是借助于舞台。我在演出时,应先生经常是我的座上客,而应野平先生作画时,我亦时常背手观摩。我对应野平先生说:看画家画画是一大乐事,明明是一张白纸,片刻之间便是层峦叠嶂,万壑争流,画家的用笔、构图、调色、题词,对我的弹词表演来说,在说法、布局上大有帮助,可以免俗增雅。应野平先生也说,“听你的《长生殿》之脱靴、磨墨,可使画家更增画兴。”他又说:“文艺本来是触类旁通的,可以互相吸收,如唐之张旭观公孙大娘剑舞而得狂草之法,诸如此类不可胜数。”应先生留于我的墨宝很多,有条幅、册页,但我最爱的是应先生的扇面,每每在创作或表演之时,应野平先生画幅中那种奔放的笔墨,磅礴的气势,无不感染着我,给我联想,给我借鉴。

嗜画如命

应野平热爱艺术,也热爱生活,更是一位性情中人。他一生经受了许多磨难,而越是在磨难之中,就越能表现他的乐观和顽强。他曾经中过风,因手颤而无法握笔,连一位医生朋友也说:应先生恐怕不能再画了。但是,奇迹般康复之后,他不但顽强地拿起笔,而使人惊奇的是他的艺术走向更为老辣沉着。

名记者郑重是应野平的忘年交,曾经撰写出版了《应野平年谱》。据他撰文回忆,那年,突然发现应野平患食道癌,经化学治疗,有着强烈反应,他仍是不以为然,并把病中写的几首诗寄给郑重,诗中说“小病生来得小休,暂抛笔砚且优游”,这时,人们都以为他不能再作画了。接到他的诗,郑重去看他,却发现墙壁上又挂着应野平水墨淋漓的新作,并题着“病后试笔”的字样。郑重看了,心中一阵高兴:呵,应先生又能拿笔了。

本来,应野平在病中生活得很当心,身体一天天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到了秋天,几阵西北风一刮,阳澄湖的蟹上市了。虽长期“忌嘴”,但这次经不住“诱惑”,应野平开忌吃了一只蟹,自此癌症一发而不可收拾。此事,应野平是有些后悔的,还写了一首诗寄给郑重:‘天不亡人人自亡,病从一蟹入膏肓。此身倘得回春日,暂勿轻尝八足王。’信末附语:“不吃蟹,也不再画蟹了”。

但是,这次病魔再也不给他回春的机会了,病情每况愈下。有一次在他的病床前,郑重说你今年八十一岁,可称“九九翁”了。他说:我不想当寿星,只是想画画,病中连做梦也在画画,要画到自己不能拿笔的时候。他相信自己的艺术生命很长,直到生命结束的时刻还在拿笔作画。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走了。

艺术成就

题材丰富

作为现代中国水墨山水的卓越开拓者、海派艺术的杰出代表,应野平先生践行“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精”的十六字创作宗旨,在长达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坚持“原创性、艺术性、探索性、前瞻性”的审美理念,满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担当意识,深入工矿、渔村、工地、海岛、茶场,远赴边疆、村寨、牧区、林海。他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不辞辛劳,不避艰险,以敏锐的艺术触角,紧贴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精神,倾诉人民心声,描绘建设成就,创作了数量众多、题材丰富、形式新颖的主题性作品,被业内人士誉之为红色经典。

自1954年起,他参加全国美展的作品有《盐廪》《富春江畔》《高山低头,河水让路》《千帆迎晓日》《万水千山》《上海之春》。《富春江畔》《桐君山上望桐庐》《林麓幽居图》《奇峰耸秀》等在国外及香港等地展出,并收入画册。

反映红军长征的作品《大渡河》《泸定桥》为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描绘祖国锦绣河山的作品《长城内外遍春光》《庐山》《黄山》现藏于人民大会堂,《二万五千里长征》《茶山景色》、《控诉地主》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讴歌时代

应野平认为:“用笔还要有情。这个‘情’字,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也不容易讲清楚。其实国画一直是讲‘笔情墨趣’的。这里,‘笔’字与‘情’字联在一起,是含有深意的。笔之情,来源于表现对象之情,也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如果作者对表现对象没有感情,是不可能产生笔底感情。所以说,画画不是单凭技巧来画,还是要用感情来画。”从旧时代过来的应野平,新中国成立后已近不惑之年,欣逢盛世,观念更新,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时时触发起他的创作激情,用传统的笔墨讴歌时代变迁成了他精勤探索的自觉行动。他走出画室,深入生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思想变了,画风也随之一变。

从他各个时期数以千计的写生作品中,不难看出摆脱了旧程式的束缚,笔墨技法日趋成熟、完美,一些古人从未涉及的题材、一些今人视为畏途的形式,他敢为人先,运用自如,不露凿痕。《广州纪游册》中的输电铁塔、巨型吊车,《桐庐纪游册》中的丰收稻田、农民新居、拦河水坎,《常熟纪游册》中的新建厂房,《井冈山纪游》中的敬老院、盘山公路,黄浦江上的万吨巨轮,苏州河两岸的工业区、建筑群无不造型准确,刻画生动,见笔见墨,情景交融,全无生搬硬套、“标签、符号”之弊,充盈画幅的是新时代的风尚、劳动者的风采及传统绘画的笔情墨趣,还有画家热爱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炽烈情感。

红色经典

上世纪六十年代,应野平创作了大量毛泽东诗意画,采用比兴的手法巧妙地将领袖的深邃诗意与壮美的祖国山河熔铸一体,笔墨雄浑,色彩浓郁,气势博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作品有《娄山关》,写红军摧营拔寨、闯关克敌,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画面上,霜林尽染,山峻路险,一位红军战士挺立崖头吹响进军号,威武雄壮的红军队伍策马奋进,高奏凯歌。精湛的浅锋画法生动体现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作于1966年的《万山红遍》,糅合高远、深远法,层峦叠嶂,逶迤起伏,飞流直泻,涧流叮咚,层林经霜,艳似春花,赭红著色,热烈醒目,虚实相生,意境深邃。

作于1965年的《万山红遍》,则以泼墨的形式,笔力雄劲,墨色酣畅,重彩点染,山路直达峰巅,江上百船争流,视野壮阔,真力弥漫,凸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内涵。

《登庐山》,取元人笔法,勾勒皴擦,一气呵成,敷以青绿,神完意足,以行草题书毛泽东七律诗,诗、书、画相得益彰。

《稻浪》一画,写崇山密林下,农民欢天喜地收割新稻,稻浪滚滚,直入眼帘,富有装饰趣味,淋漓尽致地烘托出“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隽永诗意,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艺术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变革的“晴雨表”。在应野平的作品中,描绘革命圣地、遗址题材的占有相当比重。仅井冈山就有多幅,《井冈风光》以树木为主体,远近错落,墨色滋厚,远处红顶建筑与青绿色调对比十分强烈,群山合抱中的纪念碑巍峨、峥嵘,寄寓着人们对艰苦岁月卓绝斗争的深情缅怀。其余如《双马石》《朱砂冲》《黄洋界》《茨坪新貌》等作品,一景一韵,或写实,或意笔,手法多样,各臻其妙。

应野平曾吟就“脉脉情真春意深”的诗句,欣赏他的作品《毛主席故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其中的丰富含义。明媚春光中,前往瞻仰的人们依次而入,浮想联翩。故居前的水塘春波漾漾,松岭青翠,生意盎然,情景交融,寓意深长。如此情真意切的红色经典作品,足以与北方同样以红色经典画作著称的李可染大师媲美。

曼蒂广场的项目简介

中国有哪些画风很小清新的插画师?

一定是倪传婧,从小接触插画,她的个人风格特别明显,一眼就能识别出是她的作品,色彩用颜料很大胆,但整体看上去又特别干净利落,很清新。

中国著名的插画师有哪些(附代表作,个人简介)?

1、张雯

张雯,青年画家,国内知名插画师。自幼学习绘画,毕业于

鲁迅美术学院

版画系水彩专业,辽宁省水彩协会会会员,自由插画师,北京艺鸣盛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1997年参加迎

香港回归

百米长卷活动,水粉画《游子归来》入选百幅画作,获

手工制作

迎香港回归贺卡一等奖。2001年参加辽宁省东北虎杯绘画大赛,水粉画

《消逝的风景》

获铜奖,素描《天使的呼唤》获优秀奖。2004年参加鲁迅美术学院漫画大赛二等奖。

2、康海

康海,原名何康海,上海80后知名商业广告插画艺术家。2007年毕业于

东华大学

,一直专注于插画创作工作至今。作品涉及广告、媒体、出版社、实体壁画等等。作品丰富风格多变且高产的商业插画艺术家,作品多次收入国内顶尖插画师作品年鉴。目前经营自己的个人艺术工作:KFish。

代表作:多格漫画《Nazime》、油画系列《MyMemory记忆星球》、《Growup》。

3、李金孺

李金孺,1983年11月2日出生于贵州

普安

,著作有理论、漫画、绘本、教程等多部。

主要著作:《李金孺插画漫谈-理论·创意·观念·表现》、《创意生活绘-手绘数码插画速成课堂》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果儿兔·风筝恋》(诗化情感绘本)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魔圣精灵斗魔》(漫画)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

《手绘·数码插画创意宝典》

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扩展资料:

插画家介绍:

插画家(Illustrator)定义:就是以绘画插画为职业的人,主要工作包括替书籍、杂志、报纸、说明书、小说、教科书等刊物绘制插画、封面,也从事绘画贺卡、海报、广告、喷画、幽默画等。分为电子插画和纯手绘。

插画师是个比较笼统的说法:其中有针对媒体出版行业的插图作者、儿童插画作者,还有针对广告行业的写实插画家;再就是卡通吉祥物设计师;游戏和影视插画设计师更是需求量巨大,和游戏行业类似,每一部影视作品也会有大量的

分镜

绘制、场景设计工作,这些无疑造就了游戏影视行业对插画师大量的需求。

参考资料来源:

-张雯(中国知名插图师)

参考资料来源:

-康海(知名插画艺术家)

参考资料来源:

-李金孺

参考资料来源:

-插画师

著名的插画师有哪些?

1.灰村清孝——出生于1973年9月7日,A型血,是日本的一位插画家,代表作品有《魔法目录》系列插画和轻小说《魔法目录》系列等。

2.诺曼·洛克威尔——(NormanRockwell,1894年2月3日-1978年11月8日)是美国在20世纪早期的重要画家及插画家,作品横跨商业宣传与爱国宣传领域。他一生中的绘画作品大都经由《周六晚报》刊出,其中最知名的系列作品是在1940和50年代出现的,如《四大自由》与《女子铆钉工》。

3.张光宇——(1900年8月25日—1965年5月4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现代中国装饰艺术的奠基者之一,江苏无锡人。1949年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张光宇长于政治时事和社会讽刺画。他的装饰画在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吸取外国美术中的优秀成分,形成形式感极强,富有民族趣味的时代感风格。

4.竹冈美穗——是日本的插画家,东京出身。《黄昏色的咏使》(黄昏色の咏使い)是细音启著作,竹冈美穗插画的轻小说作品。本作第一册《夏娃在黎明时微笑》得到第18届Fantasia长篇小说大赏佳作,由富士见书房的富士见Fantasia文库出版,中文版则由台湾角川代理发行。译者为青心。

5.德珍——(真名:江庆仪),插画界的才女,唯美浪漫的画风,风靡不少年轻男女。其作品不胜枚举,凡儿童插画、小说封面、月历、国家戏剧类海报、电玩软件人物、喜饼盒,皆可见德珍不凡的绘图功力。

扩展资料

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今天通行于国外市场的商业插画包括出版物配图、卡通吉祥物、影视海报、游戏人物设定及游戏内置的美术场景设计、广告、漫画、绘本、贺卡、挂历、装饰画、包装等多种形式。延伸到现在的网络及手机平台上的虚拟物品及相关视觉应用等。

一、插画,西文统称为「illustration」,源自于拉丁文「illustraio」,意指照亮之意,也就是说插画可以使文字意念变得更明确清晰。

二、辞典上的解释,插画是:(1)插画、图解(2)例证、实例(3)举例说明《辞海》对“插画”的解释是:“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方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这种解释主要是针对书籍插图作为的定义,是一种狭义的定义。

由于情报时代的来临,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插画的含义已从过去狭义的概念(只限于画和图)变为广义的概念,“插画”就是我们平常所看的报纸、杂志、各种刊物或儿童图画书里,在文字间所加插的图画,统统称为“插画”。

插画,在拉丁文的字义里,原是“照亮”的意思。它原来是用以增加刊物中文字所给予的趣味性,使文字部份能更生动、更具象地活跃在读者的心中。而在现今各种出版品中,插画的重要性,早已远远地超过这个“照亮文字”的陪衬地位。它不但能突出主题的思想,而且还会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插画是一种艺术形式,作为现代设计的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形式,以其直观的形象性,真实的生活感和美的感染力,在现代设计中占有特定的地位,已广泛用于现代设计的多个领域,涉及到文化活动、社会公共事业、商业活动、影视文化等方面。

插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世界最古老的插画洞窟壁画到日本江户时代的民间版画浮世绘,无一不演示着插画的发展。

插画最先是在十九世纪初随着报刊、图书的变迁发展起来的。而它真正的黄金时代则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首先从美国开始的,当时刚从美术作品中分离出来的插图明显带有绘画色彩,而从事插图的作者也多半是职业画家,以后又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画派的影响,从具象转变为抽象。直到70年代,插画又重新回到了写实风格。

我国古代插画的历史演变,可以看作是版画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民间年画史。只不过民间年画更早地独立成为一种商品,它是商业插画的前身。

欧洲的插画历史与我国相似,最早也是运用于宗教读物之中。后来,插画被广泛运用于自然科学书籍、文法书籍和经典作家文集等出版物之中。

社会发展到今天,插画被广泛地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艺术的日益商品化和新的绘画材料及工具的出现,插画艺术进入商业化时代。插画在商品经济时代,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插画的概念已远远超出了传统规定的范畴。

纵观当今插画界画家们不再局限于某一风格,他们常打破以往单一使用一种材料的方式,广泛地运用各种手段,使插画艺术的发展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在中国,插画虽然发展的较晚,但追其溯源,方远流长.插画经过解放后黑板报、版画、宣传画格式的发展,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对国际流行风格的借鉴,90年代中后期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更多使用电脑进行插画设计的新锐作者涌现。

参考资料:

插画-

茅威涛主要经历

1、开发商介绍

陕文投是陕西省正厅级建制的国有大型文化企业,也是目前国内省级最大的文化产业投资公司。

2、项目位置

曼蒂艺术mall,位于曲江商圈内。南临雁南一路,东临慈恩东路。是大唐不夜城的核心地段。四周环绕着西安最高端的豪宅居住区,位于大雁塔、大唐芙蓉园两个国家4A景区的中间地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无可复制。项目规划设计由美国A&S翰时国际精心打造,建筑外立面设计遵循高档稳重的立面效果,由天然石材与玻璃幕墙拼接而成,以大气稳重的灰黑色为主色调,使建筑整体看上去沉稳大气。并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将绿色生态、环保意识等高新技术及全新观念,融入到项目设计中,为项目注入了很多新颖的亮点。

3、项目体量

曼蒂艺术mall总占地35.48亩,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商业面积为36800平方米,商业部分为负一层、一层带二层的地面商业,负一层建面13500平米,一层建面11300平米,二层建面11900平米,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面商业部分充分考虑到客户活动流线而采用内外双通道设计,所以商业内部布局分布整齐、无死角,8.4米的柱距,5米的层高,局部可达6米,利于分割,便于使用,空间组合便利,使用空间更大。内部地下二层为380个停车位的全地下停车场,保证到此光顾的客户行车顺畅。

4、物业条件

曼蒂广场电容共计9000KVA。室内中央空调,功率约800KW。共有10部扶梯,两部观光电梯,一部货梯,方便顾客及商户搬运货物上下,具备良好的顾客动线。

5、项目定位

项目致力于打造西部首座艺术MALL,作为西安唯一高端商圈——曲江商圈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唐不夜城,占据着曲江绝无仅有的核心位置。该项目业态规划主要涵盖了城市展厅、高端主题餐饮、设计师品牌、艺术品展览交易、主题生活馆、形象工作室、咖啡甜品、特色店等等多元文化、艺术及商业形态。 曼蒂艺术MALL率先将艺术欣赏、文化体验、生活休闲融为一体,立足西安丰厚文化底蕴,接轨国际艺术风尚,为大众感知艺术、品味生活搭建全新平台。

艺术文化组团

西安国际文化艺术品保税功能区:是目前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叠加了文化贸易、文化交流、文化加工三大功能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西安国际文化艺术品保税功能区开展四类主要业务:展览展示——展览业企业进行汽车、红酒、书籍、影片、艺术品展览展示;文化存储——建设艺术品仓库,进行文化艺术品保管,存储影视设备、影片;文化加工——开展文化艺术品加工修复,数据存储、传媒制作以及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文化交易——艺术品免税储藏,海外艺术品拍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类企业在境内实现境外版权采选。

秦风雅韵文创艺术品旗舰店:作为陕西文物复仿制品开发有限公司的首家品牌形象店,秦风雅韵文化艺术品旗舰店是打造陕文仿公司品牌的有力支撑,引领文化艺术精品与现代时尚生活品质的首选品牌,倡导“文化创意、品质生活”,经营各类文化艺术品、创意衍生品,打造一种品质生活的概念。

西安当代美术馆:是集艺术展览、收藏、研究、交流、拍卖、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公共文化活动空间。西安当代美术馆将以传统艺术为基石,以推动当代艺术发展为核心,以国际国内艺术交流为重点,建设面向世界的艺术品交流展示和学术研究平台。西安当代美术馆将以更加开放多元的视野,努力开拓艺术展览展示的方式,突破美术馆物理空间的有限性,使艺术与文化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可以影响当代人的生活与价值观的改变,真正实现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了历史使命。

虫儿影像工作室:虫儿是中国十佳数码摄影师,2011年度“蔡司特别奖”获得者,2012年中法文化交流特约摄影师,第三届多维尔国际摄影节首位特邀华人摄影师,西安虫儿影像机构艺术总监。她擅长捕捉剂影像后期的二次制作,作品风格唯美、色泽艳丽、观赏性强,能够以女性特有的敏锐,表现出细腻、深刻、独到的视角。

文化体验组团

西安首家儿童职业体验馆——酷贝拉儿童职业教育体验基地:湖南酷贝拉欢乐城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青少年认知体验、品牌推广、商业集群于一体,以创意文化为核心的国际化连锁经营企业。“酷贝拉——中国青少年体验教育基地”以“创新教育模式,丰富社会经验,引导健康生活,树立正确理想”为己任,关注培养孩子创意、体验、兴趣、挑战等现实能力,是以强调培养创造力和自信感的儿童职业体验场所,创建一座“童话之城、知识之城、游乐之城、梦想之城、体验之城”。现酷贝拉已在长沙、上海两地开设了中国青少年体验教育基地,成为国内儿童职业体验馆的领头羊。

微**体验馆:微**体验馆主要功能包括微**拍摄培训中心、微**放映厅、微**内景拍摄场地等,业态形式新颖,文化主题感强,为**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展示的优质平台。

JEEPSUV体验馆:JEEP是美国知名汽车品牌,在全球享有极高的知名度,目前在中国分布了200余家4S店。SUV体验馆主要功能为JEEP系列汽车的展示、延展产品的销售、企业历史文化的展示,为JEEP及越野汽车的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DIY糕点体验店:新鲜食品是现代人的最爱,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生活趋势。DIY糕点体验店是一种新兴的糕点类门店经验模式,将传统的经营模式与DIY相结合,为“糕点”二字赋予了新的意义。饮食应该是一种享受,而DIY糕点体验店就能够让人找到一种归属的踏实感以及一种对美味的感动,由归属感到对美味的感动产生“另一个家”的感觉。

生活休闲组团

万国餐饮:融合了韩国、日本、泰国、意大利、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色文化饮食,厨师和管理者均为当地人,原汁原味地将异国风味菜品制作出来。

猫屎咖啡、太平洋咖啡:均为国内知名度较高、人气聚集力强的大品牌咖啡。

鲜芋仙、海比奥尔寿司、多美本铺:台湾及欧洲著名甜品零食店。

陕西特色餐饮:标准的陕西菜品,将陕西的饮食文化发扬光大。

曼蒂艺术MALL正在打造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即以体验性消费业态为主,满足消费群体对于生活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释放消费客群的文化张力,提升区域商业的文化内涵。目前,曼蒂艺术MALL正在积极接洽文化体验类、儿童早教机构、特色餐饮、咖啡甜品等商家。

6、消费支撑

该项目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打造西部首座艺术生活中心。该项目辐射曲江商业区、涵盖大雁塔旅游人群、曲江生活圈、不夜城商圈,形成超百万高端消费支撑的核心商业项目。曲江新区商业氛围日趋成熟:区域内已建、在建、拟建的商业体已将超100万平方米,在未来3—5年内,曲江商业将处于集中爆发阶段, 商圈将逐步形成和完善。

曲江及周边已入住及在售商品房项目已超过70个,总建筑面积已超800万平方米,区域内消费人群已超50万,消费潜力巨大 。曲江、大唐不夜城、大雁塔等区域内著名景点带来10万人/日的国内外游客,仅大雁塔年接待游客就有2000多万人次,境外游客可达80多万人次。区域的消费能力毋庸置疑。

曼蒂艺术MALL已进入开业倒计时,欢迎各界人士届时莅临参观。

陈隆人物介绍

茅威涛

茅威涛,女,生于1962年8月8日,祖籍浙江桐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她17岁从艺,高中毕业后于1979年考入桐乡县越剧团,登台演出后剧团送她到浙江艺术学校进修,回团后挑起大梁。因到上海演出《卖油郎独占花魁女》,得尹桂芳、尹小芳赏识,乃成尹桂芳的第三代弟子。一直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台柱小生。1986年加入中国***。1995年由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当选为中国文联委员。1991年9月始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1999年任团长至今。2015年7月,当选第八届中国剧协副主席。

中文名:茅威涛

别名:昵称:茅毛、茅茅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星座:狮子座

出生地:浙江桐乡

出生日期:1962年8月8日

职业:越剧演员

毕业院校:浙江艺术学校(进修)

代表作品:《西厢记》《陆游与唐琬》《孔乙己》《梁山伯与祝英台》《藏书之家》

主要成就:中国最高戏剧奖梅花奖·三度梅

中国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五次获得者

职称:国家一级演员

恩师:尹桂芳

流派:尹派

行当:小生

人物经历

因到上海演出《卖油郎独占花魁女》,得尹桂芳、尹小芳赏识,乃成尹桂芳的第三代弟子。

1982年毕业于浙江省艺术学校。进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浙江省首届小百花会演中,她演出的《盘妻索妻·露真》获优秀小百花奖,选入新建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1983年在省艺校集训排练后,赴香港演出。成为耀眼的新星。

年年仅22岁时赴北京参加国庆演出,夺得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受邓颖超等国家***接见,被全国剧协赞誉为该团“五朵金花”之首。成为越剧小生第一人,一直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台柱小生。

1986年加入中国***。

1991年9月始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

1995年由文化部、人事部授于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7年当选为中国文联委员。

1998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99年7月始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当选为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2015年7月,当选第八届中国剧协副主席。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艺术风格

其艺技得尹桂芳亲自教诲与指点,并得尹派第一、二代传人尹小芳、宋普南的悉心教授与帮助,以其勤奋的敬业精神而成为尹派又一代传人之中的佼佼者。

她的扮相俊美、气度非凡;其表演高雅脱俗、潇洒飘逸,表演细腻深刻、含蓄深入、善于创造人物,且能汲取京、昆、川等剧种表演手段,为己所用,融内心体验与程式化体现为一体,使之角色的创造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她的唱腔师承尹派,吐字清晰、行腔流畅、音色圆润、气韵悠扬,又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有所发展,唱做念扮皆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在继承中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被称为“茅腔”。

演唱在为传统越剧观众接受的同时也为广大现代观众所喜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用现代意识观照历史人物,赋予越剧小生以新的深度和魅力。在国内外都拥有众多茅迷,为之倾倒。大江南北还自发成立“茅迷协会”,出现对越剧演员最广泛的“追星族”。

主要作品

代表剧目

从艺20多年来,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

经典折子戏:

《孔雀东南飞·惜别离》饰焦仲卿

《沙漠王子·算命》饰罗兰

《桃花扇·香祭》饰侯朝宗

94年《蓦然又回首》个人专场

《浪子成龙·雪地》饰韦英

经典剧目:

《五女拜寿》饰邹士龙(摄成**)

《汉宫怨》饰刘询

《何文秀》饰何文秀

《胭脂》饰吴南岱

《唐伯虎落第》饰唐伯虎(摄成**)

《大观园》饰贾宝玉

《西厢记》饰张珙(摄成**)

《陆游与唐琬》饰陆游(摄成**)

《寒情》饰荆柯

《孔乙己》饰孔乙己(摄成电视剧)

《藏书之家》饰范容

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饰梁山伯(摄成**)

影视作品

**《唐伯虎落第》饰唐伯虎合作演员:何赛飞陈辉玲

1983年戏曲**《五女拜寿》饰邹士龙合作演员:何赛飞、何英、方雪雯

1990年电视剧《孟丽君》饰孟丽君、郦君玉合作演员:何音、于代君

1998年戏曲电视剧《孔乙己》饰孔乙己合作演员:李丽、华渭强

2000年电视剧《笑傲江湖》饰东方不败合作演员:李亚鹏、许晴

2009年戏曲**《西厢记》饰张珙合作演员:颜佳、何英陈辉玲董柯娣

2009年戏曲**《陆游与唐琬》饰陆游合作演员:陈辉玲、洪瑛、董柯娣、吴春燕、江瑶、朱丹萍

2009年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饰梁山伯合作演员:陈晓红、章益清、董柯娣、洪瑛、魏春芳、徐叶娜

春晚视频

1985年春节联欢晚会越剧何赛飞、茅威涛《五女拜寿·奉汤》

艺术成就

曾随团多次赴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和泰国、新加坡、日本、美国、西欧多国演出。

2010年荣获“第十三届文华表演奖(九艺节上获政府最高奖)”《梁山伯与祝英台》

201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09年荣获第三届华鼎奖,暨第三届中国戏剧榜(第三届天下英才中国50戏剧演员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榜)

2008年荣获浙江省省级文化系统十大岗位模范人物

2007年荣获第二十三届梅花奖,创越剧界的唯一“三度梅”《梁山伯与祝英台》

2007年荣获“浙江骄傲”最具影响力人物

2005年荣获当选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

2004年荣获国家人事部和中国文联联合颁发的全国30名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2004年荣获文华新剧目奖《藏书之家》

2003年荣获中日戏剧友谊奖杉山太郎设立

2003年荣获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陆游与唐婉》2003年荣获浙江省第九届戏剧节优秀演员奖《藏书之家》

1999年荣获浙江省第八届戏剧节获表演艺术突出成就奖

1999年荣获首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孔乙己》

1999年荣获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奖《孔乙己》

1999年荣获第十届上海“白玉兰主角奖”《孔乙己》

1999年荣获中国戏剧节奖《孔乙己》

1999年荣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孔乙己》

1999年荣获浙江省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8年荣获第二届浙江鲁迅文化艺术奖

1998年荣获全国百家“艺德双馨”文艺工作者

1997年9月荣获东京国际舞台演出艺术大奖《寒情》

1997年荣获“浙江鲁迅文学艺术”突出成就

1997年荣获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寒情》

1997年荣获“全国文联百佳艺德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4年荣获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金奖(第一名)《蓦然又回首》

1994年荣获第十一届梅花奖,创戏曲界“二度梅”先例《西厢记》《陆游与唐琬》

1994年荣获文化部第四届文华奖《西厢记》

1993年荣获文化部第三届文华奖《陆游与唐琬》

1993年荣获第四届上海“白玉兰主角奖”《陆游与唐琬》

1993年荣获浙江省第五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西厢记》

1990年荣获浙江省第四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陆游与唐琬》

1990年荣获上海霞飞杯越剧之星

1988年荣获浙江省第三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

1986年荣获浙江省第二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唐伯虎落第》

1986荣获全国越剧演员广播大奖赛十佳之一《五女拜寿》奉汤

1986-1987年度全国金榜盒带《茅威涛新曲精选》

1985年荣获第二届梅花奖榜首《汉宫怨》《何文秀哭牌算命》

年荣获浙江省第一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汉宫怨》

1982年荣获浙江省“小百花”汇演优秀小百花奖《盘妻索妻露真》

评价

茅威涛:在争议中强大

“称我为‘戏霸’,我有这个荣幸吗?”

冬雨霏霏的日子,一袭黑色打扮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翩然抵沪,黑色的薄绒大衣,黑色帽子下一头齐耳短发让这位不惑之年的艺术家显得精干和大气。黑色板材眼镜的后面,是茅威涛一双透着独特神韵的眼睛,眉眼中,曾经传递张生的风雅潇洒,演绎梁山伯的痴情透骨,诠释孔乙己的狷狂古怪难怪大家总说茅威涛的眼睛“厉害得令人不敢直视”,生怕被她一眼看去了所有的性格精神。

今天的茅威涛,眼神中却透着少见的高兴与满足。作为主办方代表,她是来参加恩师尹小芳老师的艺术传承专场演出的。在名为“知音同乐”的活动现场,茅威涛一改往日的雷厉风行,仿佛变了个人,如同女儿般依偎着老师不离左右:为年迈的老师端整衣冠,送茶倒水,时不时还用手轻轻拂着老师满是皱纹的手,贴着尹小芳的耳朵,说着哄老师开心的悄悄话

“小芳老师为了越剧尹派的传承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文革’之后,太先生尹桂芳老师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很难恢复演出和教学了,全靠小芳老师的继承、发展与培养,才使得尹派在今天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在座谈会上,作为弟子代表的茅威涛深情地说道,“就在小芳老师位于威海路三层小阁楼的家中,方寸之地就是当年我们这群年轻人学习尹派的艺术殿堂。每次离开小芳老师家,我总是不敢回头,因为我知道,老师一定在三楼的阳台上望着我们。”一番话,令在场的尹派弟子无不动容。

或许,茅威涛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应着一度沸沸扬扬的对尹派“忘恩负义”的质疑。这些年来,对于这位越剧界的风云人物,质疑之声屡屡不绝,茅威涛总是笑称自己“人到中年,不会再去愤怒,而更多地学会了平和”。

在创新中继承

茅威涛或许可算当今越剧界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了。师出尹派的她不仅继承了尹桂芳潇洒独特的唱腔,更继承了尹桂芳在艺术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甚至因此还被同行褒贬参半地称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改革家”。从学习昆曲身段气质的《西厢记》,到大胆剃光头的《孔乙己》,直至前不久引起不小争议的新版《梁祝》,每一部作品中,她总是尝试不同的艺术风格。尽管所有的舞台试验几乎都是毁誉不一,但这些年的越剧改革之路,她走得执著、从容而坚定。凭着这些给传统越剧注入全新生命力的艺术形象,茅威涛不仅成为越剧界唯一三度获得“梅花奖”的演员,更成就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今日的辉煌。

“我最早在上海演出时,是一直被观众骂的,他们甚至要把我骂出上海的舞台。”茅威涛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观众判断一个演员的好坏,往往是以流派唱腔学得像不像来衡量的,“我知道我学不像,因为我的音色不可能跟老师一样。演出结束那一天我们把道具装箱,我亲耳听见一些上海观众在叫:不要来了,不要来了团里一位老师赶紧把我拉开不让我听,我却说没关系。当时我只有一个信念:只要有一个观众喜欢我,我就要这样唱下去。”

“当年,太老师尹桂芳为了塑造屈原,大大突破了越剧女小生原有的程式,也曾经遭受过诸如‘不像尹派’的质疑。但太老师却坚持道:我尹桂芳唱的,就是尹派!我非常感动于这句话,太老师的创新精神是我前进的动力。”说起自己对于越剧在今天的艺术定位,茅威涛始终坚持“我们要在创新中继承,而不是继承中创新”。

“这是我成为一名剧团的管理者后才想到的。”茅威涛介绍道,1999年,茅威涛凭借在观众中的影响当上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团长。从此,她也不得不面对越剧观众大量流失的严酷现状。在深思熟虑后,茅威涛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有一条让当时的很多人完全不能理解——她想让越剧“都市化”。这是否意味着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将要放弃广大的农村观众和农村市场?一时议论纷纷。“我并没有放弃农村。自从当了团长之后,我全年的演出差不多有30%是在真正的农村,还有60%的份额,我把它放在都市,另有10%的份额,我争取多安排国外演出,扩大越剧影响。这是我作为一名管理者,给剧团制定的演出市场百分比。”

她说:“如果我们一味保持传统,去迎合老观众,不出十年势必走进死胡同!百年前越剧如同一位穿着蓝花布的村姑来到大上海,在新文化的熏陶下一跃成为标致漂亮的淑女。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越剧已经在都市里成为一门艺术,结果却又要被迫回到民间去,那么前人的所有努力,岂不是都付诸东流了?我不甘心!”

有一次,茅威涛在大剧院观看《暗恋桃花源》,身边的年轻女大学生认出了她,并自称是她的戏迷。当茅威涛问起“你为什么不来看我们的《梁祝》”时,女大学生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把票子给我妈妈了。”当时,茅威涛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要是看《暗恋桃花源》的年轻观众都能来看我们的越剧,那该多好啊!”从此,她改革越剧,让越剧“年轻化、都市化”从而赢得年轻观众的信念越发坚定。如今,浙江小百花通过高校讲座普及、创排符合现代审美与人文精神的作品等方法,逐渐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关注,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粉丝团”,在同行剧团中,保持着相对较好的演出市场。

“茅派”是我的追求目标

关于茅威涛与其他“金花”的“恩恩怨怨”流传甚广,但比起对于“茅威涛是否有资格创立‘茅派’”的质疑,这些流言真可算是无足轻重的。

对于越剧女小生的独特魅力,茅威涛始终有着自己的理解:“女小生有着一种假定美,这个假定美就是你自己可以恰到好处地去把握男女尺度。它与男旦有一脉相承之处,可以用一个异性的角度和眼光来观察世界。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双重审美,就是你去审视它,同时又可以去体现它。而这种体现往往是带着一种唯美的,理想的,浪漫的感觉。我觉得一个好的演员,他一定是去把握作品的魂,去驾驭这个舞台,而不仅仅是讲故事。就像梅兰芳先生演的虞姬、贵妃,在今天看来,他的那种雍容华贵,妩媚动人,我真觉得女演员都无法企及。”

本着与众不同的艺术追求,对于所谓的“茅派”之争,茅威涛一下子超脱许多:“其实我觉得我已经非常个性化了,‘茅派’是我的追求目标。但叫不叫‘茅派’并不重要,我的‘野心’其实可能更大一些——我希望有一天别人承认我‘茅派’的时候不仅仅指我的唱腔。还包括茅威涛独特的技艺,包括表演和声腔,从而在舞台上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越剧的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

演艺经历

1985年,农历乙丑年:茅威涛第一次荣获梅花奖,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

1992年2月4日,农历壬申年正月初一日:1992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播出1992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晚会以“荟萃名家与精品,奉献艺术与美好”为宗旨的,具有主流的倾问,国家级的规格。其鲜明的主题、深遂的文化内涵、高雅的艺术品位对引导广大观众的欣赏走向、提高审美情趣和净化文艺舞台,起着其他任何晚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1993年4月18日,农历癸酉年三月廿七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举行4月18日至4月20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在她家乡浙江新昌举行3天,除进行艺术研讨外,还有大型演出。尹桂芳率领上海、浙江、福建的弟子尹小芳、尹瑞芳、茅威涛、赵志刚、张学芬、王君安、张丽君等演出尹派名剧。上海的中年演员张国华、朱祝芬,也参加表演尹派代表作《屈原》选场。

1994年,农历甲戌年: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茅威涛第二次荣获梅花奖,创戏曲界二度梅先例。

1994年4月18日,农历甲戌年二月廿八日参加“东方弘韵——94越剧精英大会演”。

1995年1月31日,农历乙亥年正月初一日:1995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演唱《陆游与唐琬》选段“浪迹天涯”。

2003年9月5日,农历癸未年八月初九日:第一届中日戏剧友谊奖揭晓由中日两国戏剧家组成、中国戏剧家担任评委的第一届中日戏剧友谊奖在北京揭晓。该奖每年授予中国的一位越剧演员和一位小剧场戏剧主创人员(编、导、演、舞美),评选范围为上一年度演出的新创剧目,获奖者年龄不超过45岁。本届获奖越剧演员为茅威涛。

2003年11月11日,农历癸未年十月十八日: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茅威涛荣获戏曲类演员奖。

2005年10月31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廿九日:中华之声——2005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举办第一场“中华之声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茅威涛演唱《陆游与唐琬》选段“浪迹天涯”。

2006年2月3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六日,晚:2006百花迎春戏曲晚会举办全国八大流行剧种的近二十位当红名角在北京北展剧场演出“2006百花迎春戏曲晚会”。茅威涛演唱《陆游与唐琬》选段“浪迹天涯”。

2006年3月27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八日: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时值中国越剧诞生100周年,一台《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特别选择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和越剧的发祥地上海进行双向传送异地直播。这台晚会开创两个“第一次”,即首次以双向传送异地直播的现代电视传媒手段来运作戏曲节目;首次让艺术家们以“走红地毯”的方式拉开晚会的序幕。

名家荟萃共襄盛举此次晚会可谓名家荟萃,不但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周宝奎、毕春芳、张小巧、吕瑞英、金采风等悉数到场,越剧中坚力量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章瑞虹、王志萍、韩婷婷等也共同参与这台晚会的表演。同时全国其他越剧院团的****茅威涛、吴凤花、陈飞、张小君等也以访谈、再现表演等多样形式祝贺演出。名家新秀会聚两地,共同演绎各个流派代表唱段,展现越剧发展百年华彩。

2006年7月,农历丙戌年:杭州市西湖区率先在全社会开展了“十大普法使者”和“普法形象大使”评选活动,经媒体公示,公众评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女士当选为西湖区“普法形象大使”,这一评选活动在全国司法领域是第一次。

茅威涛当选为西湖区普法形象大使后感慨地说:“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为艺术献身是我毕生追求,而把法制融入到艺术中,使法制文化成为大众文化,让大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受到法的启迪和感悟,是我对社会和越剧爱好者最好的回报。”

2006年8月15日,农历丙戌年七月廿二日:百年越剧万里行活动启动21位越剧“梅花奖”得主在杭州上演传统优秀越剧选段,从而启动“百年越剧万里行”活动。

2006年9月15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三日:百年越剧万里行在上海举行“百年越剧万里行——当代中国越剧名家名段演唱会”于9月15日、9月16日在美琪大戏院举行。

2006年10月2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十一日,晚: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首演新编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经历7年漫长编排,由郭晓男导演、茅威涛主演、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新编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杭州进行了全国首轮公演。

2006年12月27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初八日,晚:胡梦桥、顾达昌作品名家演唱会举行“浙派越剧盛典之一——胡梦桥、顾达昌作品名家演唱会”在杭州剧院演出。

2007年1月14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廿六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2007年赴广州演出第一场茅威涛带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广州演出,演出新版《梁山泊与祝英台》。

2007年1月15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廿七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2007年赴广州演出第二场

2007年1月17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廿九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2007年赴广州演出第三场茅威涛带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广州演出,演出《春琴传》

2007年1月24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初六日:桂子飘香——纪念人民艺术家尹桂芳系列演出活动举行为纪念人民艺术家、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先生对越剧事业的卓越贡献,《桂子飘香——纪念人民艺术家尹桂芳系列演出活动》于1月24日至1月31日在上海、浙江等地隆重举行。

由上海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福建芳华越剧团、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主办,浙江绍兴市演出公司承办、上海鸿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统筹的《桂子飘香——纪念人民艺术家尹桂芳系列演出活动》,整个演出活动包括《玉蜻蜓》、《赵氏孤儿》、《盘妻索妻》、《陆游与唐婉》等四台大戏的演出,这四部尹派之作一齐亮相乃前所未有。此次演出还包括主题晚会《尹桂芳流派演唱会》以及新生代演员演出的《尹派新生代精品折子戏专场》等一系列演出活动。

2007年9月20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初十日:第三届中国民族戏曲优秀剧目大汇演举行

李世济、李鸣岩、李维康、耿其昌、李经文、杨乃彭、薛亚萍、崔连润、刘玉玲、虎美玲、张建国、吴亚玲、李文、蒋建国、茅威涛、章益清、蔡浙飞等参加演出。

2007年10月13日,农历丁亥年九月初三日:“梅花朵朵向太阳”主题演唱会

尚长荣、裴艳玲、叶少兰、刘长瑜、李维康、白淑贤、茅威涛、于魁智、李胜素、袁慧琴、王蓉蓉、黄孝慈、迟小秋、杨凤一、陈晓红、吕继宏、吴凤花等来自京剧、昆曲、越剧、龙江剧等不同剧种的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同台亮相。

2007年12月3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廿四日,晚:首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揭晓首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二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苏州举行颁奖典礼。茅威涛第三次荣获梅花奖。

2007年12月27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十八日:杭州剧院2007年12月27日演出

本晚杭州剧院举行尹小芳艺术专场演出。茅威涛演出剧目:

《何文秀·私访》、《西厢记·传笺》、《浪子成龙·雪地》、《沙漠王子·算命》(尹小芳,茅威涛,赵志刚,王君安)

2008年1月7日至1月8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廿九日,参加武汉剧院举行“越剧名家演唱会”的演出。

2008年05月15日,四川汶川地震后,郭晓男、茅威涛夫妇捐款10万。并倡导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义演。

2009年08月28日,“两岸心手相连88水灾义演”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赴台赈灾义演。

2009年10月12日至14日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新版《梁祝》,茅威涛携新生代演员章益清联袂主演。

2010年1月10日,茅威涛与章益清〈梁祝〉,演出地点:香港新光剧院。演出结束后茅威涛因心脏不适入院治疗。

2010年4月24日继香港病后第一场演出,茅威涛与章益清〈梁祝〉,演出地点:上海大剧院。

2010年5月19日至20日,小百花受邀参加德国威斯巴登国际五月艺术节,德国威斯巴登市黑森剧院,演出新版《梁祝》,茅威涛携新生代演员章益清联袂主演。随后的酒会中小百花全体演员又以祺袍亮相展示出女子越剧的独特魅力!

2010年6月8日,越剧展演闭幕式,茅威涛参加由绍兴市演出有限公司和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联合主办的越剧明星版《五女拜寿》的演出。(演出地点:绍兴大剧院。合作演员:芳华李敏)

2010年6月18日,“上海世博会浙江馆开幕式”茅威涛与章益清演出《梁祝/十八相送》。

随后茅威涛参观浙江馆并接受曹景行的专访节目。

2010年8月8日,在“杭州西湖会”茅迷为茅茅举办生日宴会,此时茅威涛艺术欣赏协会正式成立(全球茅迷协会)。

2010年9月18日,茅威涛与章益清《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出地点:瑞士日内瓦BFM剧场。

2010年9月30日,南京紫金大戏院,茅威涛与章益清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

2012年4月3日,为庆祝中韩建交20周年,中韩友好交流年开幕式演出将在韩国首尔龙剧场拉开大幕。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上海评弹团、韩国首尔剧团三个剧种艺术家,将共同演绎韩国古典文学名著《春香传》。剧中男女主角李梦龙、陈春香分别由茅威、陈辉玲扮演。

2012年4月30日-5月1日,《西厢记》原生代封箱巡演首站北京,茅威涛、颜恝、陈辉玲、董柯娣等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此次演出是13年后,茅威涛携原班人马再现经典之作。

2012年5月5日-5月6日,《西厢记》原生代封箱巡演第二站杭州,茅威涛、颜恝、陈辉玲、董柯娣等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演出。

2014年1月10日,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中,茅威涛老师畅谈自己的越剧情怀。

2019年,与游戏《王者荣耀》合作,该游戏的角色上官婉儿新皮肤

刘全玮人物介绍

陈隆

网络知名漫画家、插画人,动漫品牌设计师,资深动漫主管。美术家协会会员;《都市主妇》、《婴儿世界》、《求学》专栏记者;《浙江日报》、《乐清日报》插图作者。出版个人绘本--80后新爸新妈的爆笑生活第一季《亲爱的,我有了》、第二季《爹地妈咪,我来了》。

中文名:陈隆

别名:小龙、阿龙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柳市区翁_乡(今乐清市翁_镇)

出生日期:1983年4月17日

职业:漫画家,记者

代表作品:《亲爱的,我有了》、《爹地妈咪,我来了》

漫画历程

“砰”的一声就“红”了

2010年10月1日,温州市第三届动漫节开幕当天,热闹非凡。陈隆带着他的新作《爹地妈咪我来了》在现场举行签售。此时,路过陈隆签售点的人群中,突然有人惊呼“原来你就是这书的作者,原来你是温州人!”惊呼之人告诉陈隆,自己是他的粉丝,一直在网上追看他的漫画,却始终不知道他竟是温州人这位在本地几乎“默默无闻”的漫画达人无疑是最近网络漫画圈里冒出的一匹“黑马”,他的“成名”始于网络,而且颇带点一夜“爆红”的戏剧性。

2009年3月,陈隆将记录妻子怀孕全过程的“漫画日记”上传至腾讯原创动漫平台,不到3天就创造了50多万的点击率,点击率已突破3亿。一周后,该“漫画日记”登上了天涯论坛首页,2009年11月结集出版上市,书名为《亲爱的,我有了》,首印的15000册20天不到便销售一空,一个月后再版。2010年9月,该书续集《爹地妈咪我来了》出版上市,销售依然火暴现在的陈隆拥有32个粉丝群,近6000名他的漫画迷们称自己为“小笼包”。用陈隆的话说,这些好像都发生在“一夜之间”,圈里的朋友们说他是“砰”的一声就“冒”出来了!而在这之前,他却几乎要放弃做个职业漫画人的理想。

标准“宅男”生活

认识陈隆的朋友都叫他小龙。与大多数职业漫画家一样,小龙的生活很“宅”,“日上三竿”起床,深更半夜“创作”,从大学毕业回到家中,他没有出去找过工作。“我不知道除了画漫画,自己还能做什么?”小龙从小爱漫画,会用所有的零花钱去买《七龙珠》、《机器猫》、《圣斗士》回到家中则拿出透明的白纸铺在上面临摹。没有“拜师学艺”,高一时开始“原创”漫画,所有的技法都是“宅”在家中自学的。比起在现实世界里“撒欢”,小龙发天马行空的漫画世界里“行走”更强大,他创造的第一个漫画形象是有着拳霸般的肌肉以及超级赛亚人般能量的“超级英雄”,他将自己想象成“他”。

大学毕业后,小龙就决心成为职业漫画人,可在其后四五年的时间里这个梦想却几乎被“击溃”。由于接触的日本漫画较多,小龙最初的漫画作品偏向于颓废、唯美的日式中性风,而这样的作品在当时的国内漫画圈里竞争可谓激烈,若想“一鸣惊人”,唯一的办法便是向专业杂志投稿,期盼犹如中得500万元大奖般的几率会垂青自己。“那时候压力大得都不敢出门。”小龙说,那段时间上街想买零食吃,发现自己口袋里钱不够,也不好意思问爸妈要,隔壁邻居“指指点点”,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不去找工作挣钱却整天呆在家里,在旁人眼中好似“废人”。后来有了老婆,小龙依旧“入不敷出”,前几年全靠老婆开店养家。不过好在家人都“力挺”他,相信他总有一天会成功,小龙几欲放弃又“傻傻”安慰自己,每日在家画笔飞扬:总有一天变成“超级英雄”,总有一天“出人头地”

阳光“酷”哥

“宅男”大多沉默寡言,或内向或闷骚,整天宅在家中搞“创作”的漫画家应该更甚吧?出乎意料之外,小龙竟是个超级“阳光”、能聊善侃的主。一头卷发,穿着入时,两根浓眉往上“挑”,不说话时乍一眼见到隐约觉得有几分酷酷的“杀气”,可谈笑间他却一下子成了会把“嘴角咧到后脑勺”的邻家大哥。爸妈都是开朗的人,小龙从小就是个“乐天派”。第一次有作品在杂志上刊登,他拿着杂志逢人便讲“这是我画的哦”;大学素描课,老师不准大家画漫画,他却硬把正儿八经的石膏像画成了头大手短的Q版卡通;结婚那天,他把自己和老婆的恋爱故事做成动画现场播放,感动得老婆泪流满面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对生活的热情,老天爷也格外垂爱这个心中有“爱”的小孩。2006年起,小龙改变“风格”,尝试创作爆笑温馨的绘本漫画。2008年,老婆怀孕,小龙“突发奇想”地将自己与老婆这对80后小夫妻制造“下一代”的真实生活画成了“漫画”:Q版的形象、诙谐的语言、搞笑的情结、温馨的笔触,还有实用贴心的孕期指南一年后,这部作品“爆红”网络。小龙笑说,现在想来着实唏嘘不已,当时只觉得做漫画家这条路已然到了“尽头”,一个男人必须扛起家庭的“责任”,画完这最后一部作品权当留念,准备好去找工作的他,从未想过这“起死回生”的一幕会发生。

“小笼包”们说,喜欢小龙的漫画是因为他的故事既真实又搞笑,悲观时能带给人积极生活的力量。小龙说,最初沉迷漫画创作,太过注重技巧,一味追求的是如何画得“更高级”,现在才是真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风格,不用费尽心思去虚构人物形象、情节故事,只要留意观察生活稍加“创造”。与其说创作,不如说小龙在记录自己的“生活”。“我只是个会画漫画的‘奶爸’,我从自己的生活中获益。很高兴在我的生活中读者也能看到‘自己’,获得乐趣,这就是最大的价值。”

所获荣誉

2009年度腾讯原创漫画榜冠军

荣获2009年第一届CCTV新科动漫“一画成名”优秀作品奖!

荣获2010年第二届CCTV新科动漫“一画成名”原创漫画金奖!

代表作品

其作品《当老婆怀孕的时候》(网络原名)腾讯原创动漫频道点击率超过三亿!发表一周内荣登天涯首页头条。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天涯,淘宝,《妈咪宝贝》《健康准妈妈》《孕妈咪》《婴儿世界》等各大网站,杂志强势推荐。CCTV新科动漫,上海新闻晨报,乐清日报乐清电视台,广东电台,经济观察报,常州晚报,盛果电子杂志,温州商报,温州人杂志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

《亲爱的,我有了》

《爹地妈咪我来了》

《都市变形记》

《爹地妈咪快接招》

《女子进化论》即将上市

第一季

《亲爱的,我有了》

书名::亲爱的,我有了原名:当老婆怀孕的时候

作者:小龙编绘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1

ISBN:9787508617145

开本:16开

定价:25.00元

内容简介

一个异想天开,臭美自恋的准妈妈;一个淡定幽默,时时出糗的准爸爸;一群盼望抱孙子,望眼欲穿的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80后终于成功制造08后。

最真实,最爆笑,最温馨的造人过程全记录,80后新爸新妈超实用贴心的孕期生活指南,众多“孕友”,“孕迷”一路追捧,同声相和,小夫妻之间最私密的那些事,别的书上没有写,这本书会一一告诉你!每一个画面都夹杂了爱的味道,每一次爆笑都会流出幸福的眼泪,最简单不过的十个月里,让你感受最不一样的爱情!

图书目录

第一节:人物简介

第二节:我当爸爸了

第三节:真的有了

第四节:防辐射(一)

第五节:温室花朵

第六节:瞧我小时候

第七节:美丽谎言

第八节:生男生女

第九节:怀孕的征兆

第十节:嘿咻嘿咻

第十一节:好工作

第十二节:营养午餐

第十三节:好饿啊

第十四节:水果记

第十五节:害喜篇

第十六节:水煮鱼

第十七节:防辐射(二)

第十八节:产检篇

第十九节:乳名阿宝

第二十节:珍珠奶茶

第二十一节:胎动啦

第二十二节:胎教(一)

第二十三节:胎教的种类

第二十四节:购物

第二十五节:胎教(二)

第二十六节:两只老虎

第二十七节:性别传说

第二十八节:生男生女的秘密

第二十九节:预产期

第三十节:产前征兆

第三十一节:待产室

第三十二节:欢迎你我的宝贝

宝宝照片

网友留言

后记

第二季

《爹地妈咪我来了》

书名:爹地妈咪我来了作者:小龙编绘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8-1

ISBN:9787560537030

开本:16开

定价:25.00元

内容简介

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充足的人气之后,小龙再次出击,于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他的第二波重磅作品《爹地妈咪,我来了》(本书获得了第二届CCTV新科动漫“一画成名”新媒体动漫赛原创漫画金奖)。本书在延续了第一本《亲爱的,我有了》(原名《当老婆怀孕的时候》,曾经在腾讯动漫原创连载,并广受好评)风趣幽默、贴近生活的特色之外,还为读者介绍了很多科学而又现代的育儿方法。故事从小宝贝诞生开始,讲述了80后的小夫妻从初为人父母时的喜悦,到宝宝开始长大后逐渐感受到的快乐、惊喜、感动、责任、牵挂与担忧他们在摸索中育儿,在爆笑声中积累新手...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节人物简介&预告

第2节我要做个好男人

第3节宝宝像谁?

第4节如何抱宝

第5节初为人父

第6节给宝宝取名

第7节什么是初乳

第8节奶水不足

第9节母乳喂养PK人工喂养

第10节宝宝回奶了

第11节月子生活

第12节妈妈的担心

第13节宝贝,加油

第14节望子成龙

第15节宝宝发烧了

第16节宝贝亲亲

第17节泡奶粉的学问

第18节三八节快乐

第19节婴儿床

第20节和宝同睡

第21节宝宝乖,睡觉觉

第22节节约用水

第23节省钱之首

第24节妈妈的变化

第25节理发记

第26节小馋猫

第27节第三季预告

后记

刘全玮

**/电视剧导演,资深影视制片人,尚美传媒创始人。

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导演。曾旅美深入学习并研究好莱坞**叙事结构与制作流程。

导演创作以“青春时尚、现代励志、情感伦理、史诗传记、悬疑侦破”等题材尤为擅长。

本科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学专业,1996年进入甘肃电视台任导演,2000年聘任为甘肃电视台制片人,2001年攻读北京**学院在职研究生班导演专业,2004年调入兰州**制片厂任导演、随后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2007年开始独立执导**故事片,兼顾**与电视剧同步发展,作品多以弘扬正能量题材为主。主要导演作品有《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琴麻岛的海》、《鸽哨》、《蝴蝶劫》、《遍地阳光》等。

作品类型多样化,影像风格唯美,彰显人性情怀,极具创新与探索精神。

中文名:刘全玮

外文名:David

别名:玮家军团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甘肃兰州市

出生日期:1974年11月

职业:导演

毕业院校:北京**学院

信仰:终其一生追求真实、传递正能量作品

主要成就:作品呈现多样化的品质与探索精神

代表作品:**《拉面王子》《追爱茶卡》《刘伦堂》《大爱凝天》《梦回甲午》等

艺术特长:书法家、美术鉴赏

导演风格:唯美现实主义、弘扬人文情怀

擅长题材:情感伦理、青春励志、悬疑侦破

个人简介

刘全玮生于1974年11月,天蝎座。

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会员导演。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亚洲微**学院客座教授。新媒体影像表现突出代表人物。上世纪末国内最早使用DV机探索拍摄**故事片的导演之一。

其个人导演“好莱坞风格“独特鲜明,擅长把握戏剧冲突,善于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质感,尤其是唯美画面影像风格,画面精美却不失深蕴,已得到业内的高度肯定。其作品类型多样、导演经验丰富,兼具其中国艺术世家的文化底蕴。

曾任多部央视及卫视播出电视剧的制片人及导演;导演多部**在全国院线上映及CCTV-6**频道播出;多年来也曾历任过行业公司制片人、总监、常务副总、CEO等高级管理岗位,全面管理影视项目的策划、剧本创作、拍摄、发行等工作;是一位颇具“文人气质”的实力派影视制作人。

作品年表

**《追爱茶卡》(2018)导演/编剧/出品人

**《拉面王子》(2018)导演/编剧/出品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影片)

43集乐视自制精品剧《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2017)导演/制片人(乐视影业出品/尚美传媒承制)

**《刘伦堂》(2016)导演(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第26届中国金鸡百花**节入围影片,2016年6月28日首映,中宣部”时代楷模“荣誉人物主旋律重点推广影片,刘之冰、高明、牛_等主演)

**《云镝》(2015)导演(2016年9月全国院线上映)

**《梦回甲午》(2014)导演(2015年9月1日全国院线上映)

**纪录片《心火》(2014)导演(中国梦题材展播主题影片)

36集电视剧《遍地阳光》(2013)导演(高明、朱琳、吴健等主演,央视剧)

30集电视剧《蝴蝶劫》(2012)导演(周里京、汤镇宗、田野等主演)

季播剧《星座方程式》(2011)导演(王啸坤、张俪、张丹峰等主演,乐视网自制剧)

微**《哪一站》(2011)导演(年度最温情的北漂题材微**,**频道播出)

**《大爱凝天》(2011)导演(沈丹萍、金巧巧等主演)

**《鸽哨》(2010)导演(主旋律献礼影片,鲁园、房飞霖等主演)

35集电视剧《远山》(2009)执行制片人(09年4月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

25集电视剧《婚内外》(2008)执行制片人(苗圃、任泉、赵琳主演,北京电视台播出)

**《税官本色》(2008)编剧(国家税务总局全国税务题材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

**《琴麻岛的海》(2007)导演(王啸坤、田野等主演,全国数字院线上映)

20集电视剧《原罪》(2006)执行导演(黄志忠、翟万臣主演,北京电视台播出)

20集电视剧《浪击天涯》(2006)执行制片人(曾志伟、曾宝仪、张含韵、何晴主演)

电视系列剧《五厘米的爱情》《人间冷暖父子情》《剩女狂花追爱记》《只要爱上你》(2005)导演

电视**《燃情香巴拉》(2004)导演

20集电视剧《美院女生》(2004)编剧/导演

**短片《失忆公社》(2003)编剧/导演(入围“首届西安国际独立影像展”)

除了以上影视剧作品以外,曾编导创作的多部纪录片作品获奖。1996年30集纪录片《闪光的青春》获共青团甘肃省委“五四新闻奖”优秀奖;1997年纪录片《心志》获1997年度甘肃省优秀电视节目评选三等奖;1998年7集电视系列片《勇敢的体验》获第四届中国电视“金童奖”银奖;1999年纪录片《梅花香自苦寒来》获团省委“五四新闻奖”优秀奖;1999年纪录片《情系大漠》获1999年度甘肃省优秀电视节目评选二等奖;2008年发表论文《国产电视剧产业投资运营现状透析》等。

其他主要作品还有:1998年美术作品《影视春秋》入选《全国广电系统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并于1998年7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98年任甘肃电视台《春之韵》大型文艺晚会导演;1999年任甘肃电视台庆祝五四运动八十周年《五月的阳光》大型文艺晚会总导演;2003年浙江省形象宣传片总导演;2008年秦皇岛市奥运城市形象宣传片导演;2010年加盟央视上海世博会新闻报道组拍摄《上海世博城市形象片》;2010年拍摄“国际媒体聚焦北京”大型电视纪录片《北京印象》等等。

成长阅历

刘全玮生长于书香门第,自幼喜好读书,品读历史,四岁开始练习书法,六岁开始学画,接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童年在祖父著名书法家刘九畴手把手地教练下,耳濡目染能写一手端庄秀丽的毛笔字,并打下很好的绘画基础。汉隶方拙沉稳的结构与唐楷端庄挺健的形态之美,在他成长的岁月里雕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印记。

在刘全玮导演的多部影视作品中,都由他亲自题写片名。

1996年,大学毕业分配甘肃电视台,工作不到半年时间,编导的纪录片作品就获全省专业评选大奖。随后在电视台工作的6年中,先后将纪录片、大型直播文艺晚会、电视短剧、广告等各类电视节目统统导演拍了个遍,积累了丰富的导演工作经验。在他25岁时,成功竞聘上岗电视台制片人。

2001年刘全玮放弃了电视台安逸的体制内工作,选择攻读北京**学院导演专业。在北京**学院读研的两年多里,刘全玮如饥似渴学习吸取着**艺术的营养精髓。

2004年,毕业以后,刘全玮凭着扎实的导演基本功,成功签约北京环球视业传媒公司,为公司拍摄了40多集电视系列剧,在全国80家电视台播出。

2011年,刘全玮在导演片约最多的时候,他决定赴美游学。

在洛杉矶生活的那几年中,离开了国内的喧嚣,是他心态最平静的时期,也有了大把思考人生的时间。那段日子,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看片学习,撰写论文,为自己快速充电。

2014年,刘全玮最终还是放弃在美国的生活,放弃了拿绿卡的机会,回到了中国继续发展事业。

2016年以后,刘全玮逐渐从导演创作开始兼顾制片管理,出任多部影视剧的导演兼制片人,全面把控艺术创作与公司管理。重新整合北京尚美传媒影视制作机构,从融资投资、剧本研发、拍摄制作到宣传发行建立了完整运营体系,近年来已成功出品及承制了多部影视剧项目。

刘全玮性格和善,外柔内刚,最让很多合作方钦佩的是他从没有被圈的浮夸之风感染,不拍戏的时候喜欢闷在家里看书看片。他表象安静,但内心火热,经历波折,情感细腻,丰富的人生阅历给他做导演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影视作品

**《琴麻岛的海》(2007)

2007年,刘全玮导演拍摄了第一部**长篇作品《琴麻岛的海》(王啸坤主演),是由天津**制片厂投资的低成本纯美爱情文艺片,曾有人把她与《情书》相比具有中国式校园青春的小清新**。

**在全国数字院线上映及**频道播出后反应良好,该片以超唯美画面赢得了无数观众及影评人的称赞,也确立刘全玮导演用“光线书写**”的独特影像风格。在那个**不景气的年代至少这是一部赚了钱的文艺片。

**《鸽哨》(2010)

2010年,刘全玮导演拍摄了一部文艺气息浓重的人性探索影片《鸽哨》,由著名演员鲁园主演,描写东江纵队的抗日战争追忆彩色故事片。这也是一部反映两代人碰撞、沟通、相融、感化的情感**。由于影片结尾过于血腥和张扬人性,审查时被强行大段删减,对于影片完整性有很大损失,深表遗憾。

**《大爱凝天》(2011)

2011年中秋,由著名演员沈丹萍、金巧巧主演,刘全玮导演拍摄的**《大爱凝天》在广州各大院线上映。这是一部拍摄手法朴实的催泪苦情戏,讲述一个孤儿被两对父母争夺抚养权的悲情故事。

季播剧《星座方程式》(2011)

2011年圣诞节,季播网络剧《星座方程式》第一季在16家视频网站联合隆重推出,由刘全玮执导,张俪、王啸坤主演。上线仅仅三日,土豆网和优酷网的点播量合计就突破1700万,并引起数以千计的网友热评和转载,在年底引起一阵网络话题热潮。

2012年《星座方程式》第二季作为乐视网自制剧,在乐视网上线播出。

首部北漂题材温情微**《哪一站》(2011)

被评为《盘点2011年度微**五宗“最”》之最温情微**

推荐指数:★★★★☆

类型:剧情、爱情

关键词:幸福、北漂

2011年,刘全玮很快就把住了网络影视作品的脉搏,成功推出了微**《哪一站》,并在全网播出,引起很多北漂人的共鸣,网络评论一片叫好,上千条评论几乎无一差评。刘全玮总结此法为:拉动一个最大群体集体补钙,笼络人心温情到极致。

电视剧《蝴蝶劫》(2012)

2012年的9月,36集情感大剧《蝴蝶劫》在郑州开机,刘全玮执导,周里京、汤镇宗、田野、陶为、樊昱君、王子子、王瀚邦、苏国涛、潘焱、韩一菲等众明星加盟主演。这是一部以女人视角表现的检察院反贪涉案题材,但侧重点还是放在大力挖掘当下社会矛盾纠葛中的讲女人的都市情感剧,定位香艳、美丽、极具收视吸引力的商业剧。也是刘全玮回国接拍的第一部电视剧作品,他一改往日的唯美中庸风格,迫不及待要将在美国学到的新思路一展拳脚。

这个题材的定位很超前,很新颖独特,在面对全国30多个电视台集中探班时,刘全玮为他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导演阐述报告,他引入美剧拍摄思路和实践运用理念,强化情节点,将冲突和矛盾点巧妙的设计在悬念里。刘导的报告当场就博得了各个电视台采购部主管领导们的一片赞誉声,掌声雷动。加上刘全玮诚恳认真的做事态度,立刻赢得了发行圈的好感与关注。

电视剧《遍地阳光》(2013)

2013年6月,36集电视连续剧《遍地阳光》在成都开机,刘全玮执导,著名演员高明、朱琳、吴健领衔主演,陈维涵、王瀚邦、高亮、陶为等实力派演员加盟。这是一部青春励志宣扬正能量的情感大戏,表现三代电力人的中国梦,现实主义题材央视定制剧。

导演以“青春史诗正剧”的情感正能量为基础,加以“情节悬念”与“情感悬念”的双管齐下,使这部剧主流而不教条,通俗而不流俗,煽情而不滥情,扣人心弦,直抵人心。

**纪录片《心火》(2014)

这是一个师徒情深的故事;

这是一种薪火传承的力量;

爱心,点燃更多人的梦想;

心火,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

置身在这个喧嚣的影视圈中,我们努力过滤掉名利场的浮躁,潜心去了拍了这部纪录片,希望在这个燥热的都市里,让一种美丽的温情再次渗入到更多人的心灵深处,和我们一起感动。

刘全玮导演2014诚意之作,心火燃情,世代相传,这就是我们的当代电力人的情怀,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显真情。

**《梦回甲午》(2014)

刘全玮导演的**《梦回甲午》,于2015年9月1日在全国院线上映,中国航母辽宁舰首次触电大银幕。这是一部为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而创作拍摄的主旋律**,影片讲述了两个跨越百年的感人爱情故事,从紫禁城到刘公岛,一个凄美,一个唯美,折射出晚清大变局之中的甲午之殇和家国巨变之痛,也描绘了当代人在风云激荡的世界潮流中不忘国耻奋发图强的强军梦和中国梦。

**《英雄天下之云镝》(2015)

2015年9月,大型英雄史诗**《英雄天下之云镝》在内蒙呼伦贝尔开机,这是刘全玮导演的首部大古装史诗**。在这部影片中刘全玮导演的影像表现风格已经成熟。并形成自己“重彩出意境、光线塑人物,人性托情怀”的独特美学影像风格。影片展现唐代丝绸之路上各部落各民族之间恩怨情仇的凄美画卷。

**《刘伦堂》(2016)

2016年6月28日,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献礼片《刘伦堂》于在湖北首映。

2015年12月30日,中宣部“时代楷模”重点推广主旋律**《刘伦堂》在湖北开机。刘全玮执导,著名演员刘之冰、高明、牛_领衔主演,再树当年《孔繁森》、《焦裕禄》经典主旋律**新标杆,影片入围第26届中国金鸡百花**节。

影片导演刘全玮在主旋律**上铆足了劲寻求新突破,最终如愿以偿给了观众最真实的感动。刘全玮在接受采访时说:主旋律**在很多人心中,已经有一个刻板的印象,为了突破说教,导演坚持要真实,要让观众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英雄,力求英雄活在身边,而不是高高在上。

**《占芭花开》启动仪式(2016)

2016年4月25日纪念中国和老挝两国建交55周年,暨中老首部合作**《占芭花开》在北京**学院正式启动。刘全玮回到母校讲话,筹划为北京**学院以及青年**制片厂合作拍摄“新学院派”**项目。

43集乐视自制精品剧《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2017)

2017年6月在乐视网播出,由乐视影业出品,尚美传媒承制拍摄。

创作感悟

1、意境和调子很重要。衡量一部**的好坏,首先看它的意境和调子是否符合**基本要求。通常我们可以用“厚”与“薄”来对照。“厚”就象**,“薄”就象电视。意境更多地由调子来达成。所谓调子,其实就是一种“纯化”,让影像和氛围保持一种单纯性,从而赋于一种情感色彩。**的影像处理,在不缺失现代明快画面的基础上,力求使其达到一种如金属般厚重质感。

2、导演创作中需要弄清楚两点,一是:自己所要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二是:自己讲述这个故事所用的方式。前者可尽量依托原剧本,保留剧本中的故事精髓,不断完善细节,使**故事更加合理,结构更加完整。至于后者,就是形式感的东西,我建议从主要人物性格塑造中抽取,塑造人物是本片创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影片的质感。

3、艺术作品是创造美的系统工程。**创作也不能例外、不会例外。从审美的意义来讲,美的范畴并不是狭隘局限的。美可以表现为优美,也可以表现为悲壮雄浑,更多的还可以表现为普通和平凡。有的时候,美甚至是在对于“丑”、“恶”、特别是人性恶的解剖与反思反衬对比之中获得的。

4、节奏是一部**的脉搏。跳得快还是跳得慢,决定着这部**有活力还是死气沉沉。张驰有度,有快有慢,才会造成节奏的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