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综合体育 综合体育

学校体育对学生的作用_学校体育对育人的作用

tamoadmin 2024-06-18 人已围观

简介1.关于体育教育何以成就全面发展2.篮球运动的育人价值3.如何做到在体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4.体育与教育的关系5.为什么说体育锻炼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6.如何更好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和体质健康促进功能?7.高等学校体育的作用的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阳光体育运动是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组织的一项全国性的大型体育活动,旨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1.关于体育教育何以成就全面发展

2.篮球运动的育人价值

3.如何做到在体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4.体育与教育的关系

5.为什么说体育锻炼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6.如何更好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和体质健康促进功能?

7.高等学校体育的作用的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校体育对学生的作用_学校体育对育人的作用

阳光体育运动是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组织的一项全国性的大型体育活动,旨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掀起了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了学生体质健康。

一、认真学习文件,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要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上级文件,领会其精神,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要真正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作为建设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健康第一”是教育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保证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体育的副校长主抓,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组成,统一安排,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领导和组织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实行管理责任制,确保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我们的做法如下:一是领导负责组织、指挥早操锻炼和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校长到现场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二是体育老师负责,对于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活动器材的准备及活动锻炼的指导的负责;三是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按时、按要求参加锻炼,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学生活动,并且保证学生锻炼的安全(班主任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表现纳入学期班主任工作考核中)四是对全校各班级参加活动锻炼的表现、进出的纪律及安全进行督查,结合学校的竞赛负责组织评比。学校要对阳光体育工作进行评估,评出先进单位,在阳光体育运动会上,进行表彰奖励。

三、开展学生喜爱的项目,提高师生的参与率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不管是在体育课上还是课外体育活动中,都应以学生兴趣爱好入手,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突出特色,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使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很喜欢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体育项目,女生相对来说更喜爱运动量较小的休闲性项目,如校园舞、跳绳、踢毽等,而对于传统的田径、篮球等项目不太感兴趣,这些都表明,她们对目前能够参与的运动项目没有足够的兴趣,所以说有趣的运动项目应该是普及阳光体育的一个重要前提。

四、开展阳光体育比赛,激发学生锻炼热情

所有的运动员都知道,运动训练是枯燥的,而体育比赛却有很大的吸引力。比赛的输赢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加上比赛多与集体主义精神紧密相连,所以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规模的体育比赛,都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体育竞赛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从中发现不足,促使学生自发参加锻炼,在对学生的观察中,也能够看出体育比赛对他们的激励作用。每年运动会前夕,体育课上参加运动会的同学,都会抽出时间自觉锻炼,也有同学主动咨询有关动作要领,或者主动要求课外活动时间参与锻炼;比赛场上,运动员和观众情绪都格外高涨,因为关乎集体利益,所以体育比赛对他们的激励作用很大。不管输赢,他们都在比赛过程中更为深入地认识了比赛和运动,这对他们养成良好的日常锻炼习惯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营造良好氛围,发挥育人功能

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我们要求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我们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和体能差异,把运动量的大小科学合理地搭配,巧妙地组合,为学生们制定了科学的活动计划。每次活动结束,都会带给学生们好的心情,留下美好的回忆。

六、改善办学条件,保证活动时间

增加活动经费,调配体育师资力量,完善配套体育设施,这几年,省政府也免费拨了不少体育器材,以满足体育活动的需要。但这还不够,各校还要加大投入,在保证锻炼时间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在制订与安排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时,一方面严格控制学校总体文化教学课程时间的总量,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生活和学习时间的实际情况,适当推迟学生早上到校时间取消晚自习。另一方面,在学校《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中,保证开足、开齐体育课每周三节,上、下午大课间均保证30分钟,真正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关于体育教育何以成就全面发展

一、体育中的道德品质教育

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因此,许多国家在制定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中,都提到注意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原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的决议(1966年)曾指出:“体育是形成人的道德和精神面貌的积极社会手段,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美国确认“学校体育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教育力量。”芬兰提出体育“在道德和社会教育方面,能培养与社会接触的能力,为他人着想、为人正派的品质。”新西兰也十分重视学校体育的教育性,提出“体育不单限于身体的(范畴),而且在教育的范畴内把它做为更广泛的教育手段有效地利用,体育不仅以肌肉发达为目的,更广泛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和他人比较,学习互相指导,互相帮助,赞扬对手的成功,获得自由支配身体的喜悦……体育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健康,而且在更广泛更全面的教育过程中占有一定位置”。尽管各个国家的社会情况不尽相同,带有不同阶级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但都一致确认体育的教育因素,重视通过体育培养年轻一代的道德品质。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是学校体育的一 个主要任务。体育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锻炼身体,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健康、长寿,而同时肩负着社会责任,把参加体育锻炼与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相联系。

通过体育能卓有成效地育人,这是已被实践多次证实了的。体育具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的功能,这种特殊功能,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人在从事体育活动,尤其参加运动竞赛时,情绪往往兴奋高涨,其潜在的品质和思想作风最易真实地表现出来,而规则、裁判、道德、精神文明规范等都是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且这种教育过程是在极为自然,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一般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场上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而且可以培养遵守纪律,服从裁判、礼貌待人、顾全大局等好作风,这些,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塑造“四有”人才的重要方面。

二、体育中的终身体育思想教育

由于体育已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人们度过余暇时间的重要内容。因此,人们对于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赋予新的意义,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仅在体育课上学习和运用,而且强调进行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这样就要求学生更好的掌握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参加体育运动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

不少国家对此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英国提出“养成用积极、快乐的态度渡过余暇”。美国提出“发展有益的而且有生气的身体活动,是当代社会的需要”。日本提出“培养和树立学生一生能够继续参加运动实践的能力和态度”。

原苏联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进行代育锻炼的技能和习惯,”“在高年级培养学生组织比赛和裁判能力”。我国在新的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中也提到了终身受益问题。这就给我们体育教育提出新的课题,就是要强调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激发他们参与意识,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体育属于文化范畴,体育运动属于高尚的文化活动之一,对体育有没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是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养成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深有稗益。

体育的终身受益的任务,还要强调对学生掌握实用能力的教育,要重视多种能力的培养。比如:指挥队列的能力、组织小型体育活动的能力、体育竞赛的基本裁判能力、处置简单的运动损伤的能力以及指导他人参加体育实践的能力等等。

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体育教育,将会延续到社会。

学生步人社会后将从事各种职业。健康的体魄将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于社会打下物质基础,而他们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也为事业的成功和开展社会交往创造了条件。

三、体育中的美育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点和美好姿态的教育过程。由于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和其他体育活动中进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美育。各国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从不同角度将美育列入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之中。芬兰明确提出“体育可以为美育提供可能性”。新西兰提出学校体育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能轻快,优美地进行运动”。英国关于学校体育的目标中列有“美的理解”的内容。原苏联提出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外表整洁,举止端庄”。并且强调身体发展在美学方面的重要性

篮球运动的育人价值

教改透视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关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他们全面发展的根基。而多年以来,中国学生的体质情况又每每牵动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也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教学。专注于体育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各级各类学校如何定位体育教育、如何发挥体育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无疑正逐步成为学校体育教育探索实践的新方向。

体育教育,充分体现并承载着“育人”这一教育的根本属性。因此,学校体育要站在教育学、生命教育、素质教育的高度开展教学,树立大体育观,克服以往偏重技巧技能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作为核心,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享受健康、充实的人生打基础。

■以大体育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是教育学的重要内涵,从古至今,众多思想家、教育家都旗帜鲜明地强调体育在育人中的功能。近代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主张教育要“顺应自然”,培养“自然人”,而这种“自然人”的培养也是始于“健康的体魄”;高调倡导“绅士教育”的洛克更是十分重视体育,在他看来,健康的身体既是人生幸福的基础,也是从事事业的保障。

聚焦到我国,近代蔡元培提出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就把包括体育锻炼在内的军国民教育放在了首位。抛开强身健体以抵御外来侵犯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可以说体育是人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一,这是中外教育家充分达成共识的。正因为如此,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中,无论是“德智体”或者是“德智体美劳”,体育始终置于其中,不可或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之“义务教育”的章节(第四章)中也特别提到了“要增强学生体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教育学意义上的体育与人的发展、人类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站在教育学的立场上开展体育活动,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大体育观。这种观念适应21世纪人文关怀的教育潮流,是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学校体育要有这种认识高度和责任担当,充分发挥体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特殊作用。

■以体育教育提升学生成长状态

近年来,生命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广为提倡,不但思想品德课,各科教学根据课程内容都一定程度地渗透生命教育,形成很好的态势。但相对而言,体育中的生命教育并未引起足够的注意。然而,当我们回到体育的意涵——“通过身体运动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的时候就会发现,体育课程与生命教育的联系最为直接。体育教会学生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体质、锻炼意志,体育课的效果直接反映着学生的生命样态。特别是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处于生长中,又天生好动,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是适应小学儿童生命成长特性的关怀和必需。为此,小学体育要体察学生的天性、心境和爱好,关心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近和热爱体育。这比起其他课程的口头教育更能直接、有效地引导学生关爱生命。

体育中另一重要的版块是体育道德,也就是在体育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遵守纪律、公平公正以及勇于拼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学校体育的重头戏。特别是小学体育,面对茁壮成长的棵棵树苗,体育课程要充满阳光和力量,要将正确、积极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传递给学生。这既是呵护学生生命,又是教书育人。

■以体育教育完善学生身心素质结构

在人的各种素质能力中,身体素质是第一位的,离开身体素质来谈其他的素质是本末倒置。这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针对一直以来我们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到位,置学生的身体健康于不顾而一味地加重学生的负担而言的。众所周知,我国于20世纪末开始在中小学推广素质教育,目的在于改变以往中小学偏重成绩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状况。然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不但没有减负,反而学得更累了。这种现象警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素质的含义,重新理解素质教育的意义。

所谓素质是指人先天的生理和心理品质,素质教育就是要发展人的这种基本品质。******、国务院于1999年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鲜明地将体育置于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以身体和健康为代价而进行的所谓“素质教育”恰恰是素质教育的悖论。

近来有学校从“身体回归”的角度反思教育,提出通过模仿、仪式等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也就是用身体说话、用身体来认知世界,这毫无疑问对于中小学生的学习极为适合。“身体回归”的教育实践直接指向对填鸭、灌输式教育的反对,它警示我们:身体是学生认知和成长的增长点。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开展素质教育离不开体育,学校体育要为完善学生的身心素质结构而发挥作用。

■当代学校体育教育的实践方向

我国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规定“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⑴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运动技能;⑵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⑶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⑷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⑸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从以上内容中可以归纳当代学校体育的新的实践途径。

第一,突出“健康第一”。体育课标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中均提到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它直指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追求成绩、忽视学生体质的现象,强调体育应以其特殊的课程形式适应青少年儿童生命成长的特性和需要。

另外,现代意义的健康不是以往不生病、不受伤的水平,它包含生理、心理、保健、环境、营养等多学科的知识。学校体育要指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这是当代健康的意义。

第二,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保证学生良好精神面这一心理、心灵的教育放在体育课程当中,突显了体育的重要性。如前所述,体育活动原本包括意志、情感的教育和锻炼。当今,独生子女大都不能吃苦、经受不住挫折,更有“男生女生化问题”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育所强调的“心理品质”,通过运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良好的习惯以及坚强的性格是非常必要且效果明显的。

第三,树立“终身体育”观念。虽然课标中没有“终身体育”的表述,但其内容基本表达了终身体育的思想。从小养成亲近体育、热爱体育的态度,同时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最终加深对健康的体魄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认识,这不仅对于个人一生的发展,对于社会乃至国力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第四,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课标第五项的内容将体育的意义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换句话说,学生学习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养成乐于运动、享受运动的习惯,最终是要以健康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走向社会,用学到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作贡献,享受人生。

总之,体育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内容,更是教育本身。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健康、成人是学校体育的根本。近年来,我国在学生评价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例如在评比各级三好生时提高了体育的分值;2011年中考将体育分数加到了总分当中,凸现了体育分的价值;北京市教委建议各区县中小学大课间由20分钟延长到25分钟、今后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将列入档案……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导向,长此以往,亲近体育、重视体育的风气就会逐渐形成,学校体育也会回到教育本位,最大限度地体现其育人的功能。

;

如何做到在体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篮球运动的育人价值如下:

(1)身体教育

篮球运动需要全面的基本技术为基础,其基本技术动作包括各种各样的“跑、跳、转身、投、掷”等等。学校篮球课程中,对学生进行走、跑、跳、投等基本篮球运动元素进行练习, 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通过篮球教学及比赛,学生神经、呼吸、循环、内分泌、消化等系统的功能增加,身体机能得到改善,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同时, 篮球运动作为集体性项目,需要队员间默契的配合,篮球课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互相帮助、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集体荣誉感、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精神、自查自检、独立果断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思想品德教育

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仍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此阶段的思想教育尤为重要,引导得好, 学生人格发育协调、完善,对国家、社会和家庭做出积极的贡献。相反,该阶段引导得不好, 学生则会心理失衡,丧失学习的动力,迷失方向,成为社会中不稳定的因素。学校篮球课堂及课外活动,除进行基本的身体锻炼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

(3)心理品质的培养

篮球课程的开设,可以培养学生对其他体育课的兴趣,学生通过篮球课学习,大部分可以“获得快乐,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篮球场则给学生们提供了宣泄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篮球运动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快,缓解学习的压力,养成良好乐观、豁达的性格,也可以通过篮球运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相信他人的意识,培养以集体利益为重的精神。

(4)智能教育

篮球运动同时也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体育活动,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教学比赛场上不断变化的局势,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能,迅速找到解决的办法,想法设法获得比赛的胜利,这些都对学生创造力提出了挑战。学生需要用脑、用身体来打球,需要懂得如何“扬长避短、克敌制胜”,这是无法在其他理论课堂上能够得到锻炼的能力。

体育与教育的关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育人为先。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外,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学校体育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智力发展,磨练坚强意志,培养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纯洁的世界,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身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在落实体育与健康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如何践行立德树人,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立德树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为抓手,践行立德树人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践行立德树人。

一年级的孩子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每学年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对学校课堂常规认识不多,刚开始接触,显得较为陌生。每次上体育与健康课,等排好队要花上好几分钟,而且每次都要在监督下才能勉强完成。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编了一个排队的顺口溜:“铃声响,把嘴闭,安安静静走出去,排好队,不推挤,比比哪组最整齐。”这样一来,既提醒了动作慢的同学,又提高了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对于排队既快又齐的组每次都给予大拇指赞扬和掌声表扬。这样坚持下来,不仅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又如:体育与健康课上分散活动后的集合。体育与健康课上经常会分散活动后再进行集合点评、讲解或示范等,先前要求学生做到“哨声响,活动停,面向老师听要求”。但学生很难做到,他们总会挤来挤去地讲话或同伴间玩耍,使我没办法快速集中起来完成下一步的教学任务。后来,我采用了“木头人”游戏来吸引、提醒学生,当我喊:“一、二、三,木头人”,学生个个都面向我停在原地做出各种漂亮的动作,当我喊:“一、二、三,立正——稍息”时,所有同学都能做好“静、齐、快”。坚持了一段时间,学生们慢慢养成了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体育与健康常规教学中时时处处渗透德育,久而久之,学生的行为、意识就会开始转变。在课堂中养成良好习惯,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也能为学生自身的发展打好基础,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以不同教材内容为载体,践行立德树人

体育与健康的教材内容很广泛。教材中每项教学内容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践行立德树人,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体操、武术等项目,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能力。球类项目,虽然个人技术重要,但需要在同伴的良好配合下方能打出水平,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游戏教学更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炸碉堡”等游戏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游戏活动中,我先用录音机播放一段密集枪炮声,接着引导学生们当一回解放军,在播放的枪炮声中组织学生机智勇敢地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这样学生很投入参与到游戏中,爱国主义教育也在游戏中得到落实,情感得到升华。

体育教材内容特点会时不时的对参与者的思想品德提出严峻的考验:在长跑中常会出现“极点”,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而废;在各类比赛中对方侵人犯规时,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比赛失利时,集体配合不够默契,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裁判误判时,是宽容大度,还是“斤斤计较”;比赛节节胜利时,是谨慎从容,还是骄傲自大等。针对不同内容能培养学生不同品德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着探索,力求达到最佳效果。记得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排球赛上,高一(10)班排球队员的个人技术明显高于高一(12)班的队员,但在比赛时高一(10)班嘉俊、保军同学却连连失误丢分,场上站位零乱,防守也不到位,队员们是越打越燥,越燥失分越多,结果第一局结束,输给高二(12)班10多分,针对这一状况,我利用每局休息的时间及时给队员们耐心分析场上情况,加以鼓励和提醒,提醒同学们要注意:球场上不能烦躁,输赢不能看得太重,发挥自己的水平就够了。我还组织场外的啦啦队做好鼓励工作。通过场内、外相互鼓励,同心协力,终于在第二、第三局中扭转败势,获得胜利,为班级取得了荣誉。在整个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和特点本身就在不断的实现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培养,是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三、以不同的组织教法为措施,践行立德树人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践行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例如,在高一级短跑技术教学中,我通过“播种与秋收”的游戏使学生高兴完成短跑练习的同时受到启发教育,达到了培养学生爱惜粮食,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的优良品德这一目的。课一开始,我先组织学生一起背诵古诗《锄禾》,边背诵边闭上眼想像诗中的情景,加以引导后让学生略为讨论,谈体会。接着我开始渲染气氛并引导学生体验“播种”的感受,通过分四队比赛的形式完成“播种”,评出哪队为优胜小队,并给予表扬鼓励,我又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开展“收割”

活动。“秋收”结束我问大家:“播种收割累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累啊!”这时我引导启发学生谈体会。有的说:“种田好辛苦,粮食来之真不容易。”有的说:“我终于体会并明白了诗中所描述的情景。”有的还说:“我现在知道了种田是辛苦的,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这时我让学生评比“秋收先进小队”和

“最勤劳学生”并给予鼓励表扬。我问:“为什么有的组没有评上先进?除了跑得慢外,还有别的原因吗?”这时学生说:“他们不够团结,合作得不好。”我说:“说得有道理。你们要学会团结、合作,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以后才能为社会多做贡献。”同时我又讲了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给学生听。最后通过学生的实践,结合情景和我的适时的引导,让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回家多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这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认真,既完成预定目标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过了几周全校到圣寿寺春游,中午吃饭的时候有个学生没有把饭吃完,扔在桌子上,结果遭到了不少同学的批评。有位同学认真地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听了心中一动,那节课的教育效果得到了体现,多好学的孩子们!与此同时,学生的纪律也比以前好多了,懂得了尊重同学、团结同学、帮助同学,上课表现也更积极了。由此看来,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运用不同的组织教法是践行立德树人的有效措施。

四、以偶发事件为契机,践行立德树人

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我们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断能力,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记得一次高二年级跳高教学中,在讲解完动作要求和分析技术动作关键之后,做了好几次示范,得到了同学们的连声叫好,当问谁愿意来试一试时?好几位同学举起了手,于是让素质较好,对动作技术掌握较快的章献同学试跳,以带动其他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不料该同学摆动腿未抬起,过杆中被跳高杆给绊住,摔了一跤,这一摔把全班同学的信心和勇气全摔掉了。在随后的练习中,大家你推我,我让你,没有一丝积极性,都不愿意练习,生怕与章献一样摔跤,即使胆子较大的子安同学也是跑到横杆前不敢跳。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暂停练习,耐心给学生讲解动作要领,同时给学生讲了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带伤参赛,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故事,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与勇气,通过努力任何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经过一番动员,我把高度适当调低一点,学生很快消除了心理障碍,个个争先恐后地进行练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以偶发事件为契机,践行立德数人妙不可言。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立德树人是多方位、多渠道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自然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为什么说体育锻炼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体育与教育的关系

一、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

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由此可见,学校体育是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以体育运动的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体方面施加一定的影响,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一种教育过程。而教育则是通过科学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的教育。它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教育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如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所说:“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求知,教会学生办事,教会学生健体。”

1. 促进学生的品德养成,学会做人。体育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学生终身体育形成的关键环节。对提高学生竞争力、培养创新能力、健全学生人格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教学活动是学生身心都积极参与的过程。在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活动中,学生的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基本活动能力、心理过程、个性品质、思想品质和作风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锻炼与培养。在身心协调发展思想指导下,体育教学既要高度重视体育的生物效能,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生理机能的生物学改造作用:又要从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功能及规律出发,充分挖掘和发挥体育教学的心理和效益以及教育和美育作用,在增强体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真正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一代新人。

2. 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会求知。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可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体育运动具有不同形式的对抗性,不论是个人或集体项目,因其有不确定性特点,则可把表现为肢体对抗的外在形式引申为内在人脑间的智慧较量。

3. 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学会办事。要搞好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个性,同时,也必须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对于学校体育而言,本身就具有其它学科无与伦比的优势,能使自己成为永恒不败的强者。一个人在现实社会中,能否处于良好的健全状态,关键取决于他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意志力、抗挫折能力、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等。而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的竞争和拼搏精神,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等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

4.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会健体。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迅速提高,更好地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学校体育还需引进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运用终身体育教育理论和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体育兴趣,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也使学校体育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延伸。

三、教育对学校体育的要求

实施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对学校体育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与业务素质,善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结合实际,把学校体育改革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首先,体育教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体育教师要解放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第三,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种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只有这样,学校体育与教育才能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如何更好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和体质健康促进功能?

1、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为健康的人格提供物质基础。

著名的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曾说:“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张伯苓也曾说:“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处处体现着德育的功能。体育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对于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对于人的意志品质、自信心、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可以通过育体进而全面育人。没有体育,素质教育就无法落实。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的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中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3、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意志,培养永不放弃的意志品质

运动项目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性强的特点,人们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体育运动本身可以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使人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4、体育锻炼可以宣泄不良情绪,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由于持续紧张学习,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精神衰弱。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他们的身心放松,消除疲劳。同时,在体育锻炼中可以使他们长期压抑的情绪通过宣泄的方法发泄出来。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对缓解人的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5、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的人际交往,促进身心和谐。

学校的体育锻炼都是以群体活动形式居多,是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体育活动在许多场合通常成员之间是自由组合形成的,这些参与者通过彼此在活动中的联系而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活动中人们交往较为直接、随意,并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很容易消除学生交往中的紧张心理,这种游戏群体是学生个体所参与的脱离家庭以外的,最初的借以学习生活知识和技能并得到个性方面陶冶的社会群体。

高等学校体育的作用的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具体方式如下:

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充分利用体育多种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要强化学生增强体质的意识,必须培养学生学习体育活动的兴趣。教学中,首先要掌握好课堂节奏,调动课堂气氛。如果只重视动作技术的准备,忽视教学艺术的研究,只注意自己"教授",而忽视学生"接受",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因此,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案,教法更新颖多变。只有当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去锻炼身体,弥补自己的缺陷。

三、通过保证每天一定时间内的体育锻炼活动,充分使孩子动起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趣味性浓的运动项目,真正让学生的身体运动起来。

在小学阶段,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文化学习的同时,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把此项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给予重视。体质健康教育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一种长期的、广泛的、潜移默化的综合性教育,而家庭在养成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引导,为广大青少年带来充满健康阳光的未来。

高等学校体育的作用的地位表现:健康第一,育人为本,个性发展,培养能力,增强体育与健康意识,增强体魄!

1,体育对人体形态,机能有良好的影响;

2,体育对心理健康有良好的影响;

3,体育对社会适应有良好的影响。